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台灣米酒榮獲全球大獎,舊金山烈酒雙金、金獎!恆器製酒、醲蒸餾所讓米發光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5月13日20:31 • 發布於 05月13日12:18 • 上下游新聞

當世界酒壇齊聚舊金山角逐榮耀,台灣不僅以 121 面獎牌大放異彩,其中更有兩款「台灣米酒」,拿下最高榮耀雙金大獎!

過往米酒被料理限制發展想像,如今榮獲國際競賽烈酒冠軍的加持,恆器製酒與醲蒸餾所為台灣米開啟新的可能,也開啟一場台灣米酒的創新革命。

恆器製酒以吉野 1 號製作單一穀物威士忌,在國際賽事上屢創佳績。(照片提供/恆器製酒)

台灣酒廠參加 SFWSC,大小酒廠均有斬獲

舊金山烈酒大賽(San Francisco World Spirits Competition,簡稱 SFWSC)目前是北美地區最大的烈酒競賽獎項,今年全球共 5000 多件參賽作品,台灣共斬獲 121 面獎牌,包含 21 面最高榮耀雙金獎、37 面金牌、52 面銀牌及 11 面銅牌,彰顯台灣在烈酒製作上的高水準,也提升台灣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

本屆台灣得獎作品中,金門酒廠以高達 32 面獎牌穩坐冠軍寶座,成為最大贏家;其中包括 5 面雙金、14 面金牌及 13 面銀獎,作品包括不同年份、不同度數、不同桶陳的高粱酒,可說大獲全勝。

噶瑪蘭則以卓越的威士忌產品,橫掃多項桶陳與特殊風味酒款類別,奪得 3 面雙金、5 面金牌;台中酒廠以 4 支作品參賽,其中小麥威士忌波本桶、小麥威士忌雪莉桶及高粱酒波本桶分別拿下雙金獎,而小麥威士忌過花雕桶則獲得金牌肯定。

除了大酒廠獲獎外,小酒廠也表現亮眼,包含恆器製酒、醲蒸餾所,以台灣米製酒獲得 20 面獎牌,更讓「米作的威士忌」站上國際舞台。

從廚房走上國際舞台,米酒也能高貴又迷人

今年第四度參加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SFWSC)的恆器製酒,共抱回 13 面獎牌,其中兩款米酒「旅 III」與「竹塹 194」分別在單一穀物威士忌、燒酎類獲得雙金肯定。

創辦人羅己能提到,國際上根本沒有「米酒」這個選項,這次用米酒參賽,只能報名製程最接近的「燒酎」項目,「一開始是打擦邊球,現在能拿到雙金,代表我們真的有實力可以重新定義米酒。」他相信只要作品夠好,就有機會為台灣米酒開出獨立類別,讓世界看見這項屬於台灣的酒種。

羅己能表示,恆器的目標是做出「品飲級」的米酒,像威士忌標示產區與原料一樣,從米種、產區到釀造者,清楚訴說其故事與價值。他認為,有了這樣的差異化,米酒才能重新定位,讓國人願意細細品嚐,而非視為廉價酒精來源。

「旅 Ⅲ」米威士忌榮獲本屆舊金山烈酒大賽雙金獎肯定。(照片提供/恆器製酒)

選最好的米做酒,台灣米酒打造自己的賽道

另一款「竹塹酒 Pocael 194 Rice Spirit」,則來自自然農法農友呂正祥的委託,希望將珍貴的台中 194 號米釀成酒,以延長保存期限並賦予新生命。兩人前年曾合作以高雄 147 號參賽,僅獲銅牌,今年換上評價極高的台中 194 號再戰,果然拿下雙金。他說:「這次真的沒有預期,結果竟然獲獎,讓我非常驚喜、也很感動。」

不論是吉野 1 號或台中 194,羅己能都選用最好的米,而非格外品。他解釋,用碎米釀酒容易焦鍋,風味也難掌控,更重要的是,若讓消費者知道是用次級米製作,反而更強化米酒「廉價」的刻板印象。

羅己能也提到,他希望「每一種米都能作成酒」,不僅能展現地方風土,也能為台灣米找到新的出路。羅己能也期待政府協助銷售通路建置,將米酒推入國內的日常市場與國際通路,不僅能穩定台灣米價、提升農民信心,也能讓更多人認識並喝到來自台灣土地的風味。

竹塹酒 Pocael 194 Rice Spirit 榮獲本屆舊金山烈酒大賽雙金獎肯定。(照片提供/恆器製酒)

用國際語言說在地味,醲蒸餾所用酒說稻米的故事

醲蒸餾所在本屆 SFWSC 再度嶄露頭角,共拿下 2 金 3 銀 2 銅的佳績。其中與草木和品牌合作的兩款以米為基底釀製的威士忌,分別獲得金牌與銀牌,不僅展現釀造實力,也讓「米作的威士忌」站上國際舞台。

創辦人李建緯指出,醲蒸餾所每年約使用五、六噸台灣白米釀酒,近來也開始實驗不同品種的米,包括宜蘭種植的高雄 139、高雄 145 與金山稻農楊儒門的高雄 147,甚至試驗黑米等特殊品系。李建緯觀察,不同米種蒸餾後風味差異明顯,「只是市場還沒準備好,要花一點時間來形塑認知。」

他認為,台灣消費者對威士忌、琴酒這些「洋酒」較熟悉,以這些品項為載體,反而更容易讓人看見米的特色。「有一天,若國際比賽在評比威士忌時能為『米』設立獨立類別,那就代表我們真的讓米走出自己的路了。」

但想讓更多好酒被看見,政策面仍待配套。他點出目前酒廠只能設於工業區、不得在網路販售等規定,對新興酒廠相當不利。「不能在網路上賣酒,現代社會就少了很多銷售的管道」。李建緯呼籲,若希望米酒真正進入日常生活,制度也必須與時俱進。

醲蒸餾所以米酒為基底,製造琴酒與威士忌,深受評審肯定。(照片提供/醲蒸餾所)

台灣地酒走出自己的節奏

國際烈酒競賽向來是大型酒廠角逐的舞台,釀酒設備與資本實力往往決定成果。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陳千浩認為,台灣小酒廠能在比賽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只是技術,更是一份對土地的執著與願景。

身為台灣首位取得法國葡萄酒釀造技師執照的專業人士,陳千浩強調,米酒無論何時開始都不嫌晚,重要的是有人願意起步,「因為沒有開始,就看不到未來。」而米糧過剩是台灣農業長期的隱憂,若能導入釀酒產業,不僅有助消化,也能提升整體形象。

陳千浩目前也計畫以高雄 148 號米酒為基底,製作地瓜燒酎,探索不同原料交織出的風味。他強調,推廣米酒的前提是「作出好酒」,製酒人需不斷精進技藝,從水源、米種、菌種到蒸餾器材,每一環節都須講究。

另外,正如酒的層次需要時間醞釀,台灣米酒的價值也需要被一層層堆疊出來。未來若能形塑出在地風格,讓人提起米酒就想到台灣,這才是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

《上下游》提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18 歲以下請勿飲酒。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美食相關文章

01

咖啡拿鐵直逼買一送一!自備飲料杯省8元好咖日 辛拉麵可樂雪糕康康5週末優惠

景點家
02

藏壽司X樂事3款洋芋片創意料理開吃!500元抵用券加碼抽

景點家
03

爌肉飯評論出「淒美愛情故事」!4.7萬人全看哭

民視新聞網
04

板橋早午餐 炒泡麵、厚吐司、寵物友善空間一次滿足

民生頭條
05

朴寶劍最愛韓國沙拉SALADY來了!台灣首店試營運開幕情報必看

景點家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