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工研院創新公司成立投資基金AVITIC,半導體大廠應材創投:投資硬體,台灣是不二選擇
早在36年前,半導體設備大廠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就已經開始投資台灣。
1989年,應用材料在台灣設立了辦公室,進行技術研發以及半導體零件生產。更在2006年成立了企業創投Applied Ventures,13年後的2019年再攜手工研院旗下創新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ITIC),成立專門投資硬體與深科技(Deep Tech)的投資基金Applied Ventures ITIC Innovation Fund(AVITIC)。
2025年,則是AVITIC首度參與InnoVEX所舉辦的國際新創競賽(InnoVEX Pitch Contest),加大接觸高潛力新創的機會。
「可能很多人沒聽過我們,現在是時候跟大家介紹我們的資源與下一步計畫了。」Applied Ventures投資總監黃元平(首圖左)笑著說。
少了硬體,AI絕不可能實現
所謂「是時候」,和AI的爆發有絕對關係。
「就連Google為了提升AI效能和效率,都打造了自己的TPU,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前的軟體服務也來做硬體了。」Applied Ventures投資總監劉翔宇(首圖右)說。
自成立至今一直都在半導體設備、深科技、硬體技術和材料領域進行投資的Applied Ventures,對於硬體的「再崛起」有一套觀點和哲學。黃元平表示,許多硬體技術都不是消費者平日看得見、摸得著的,因此容易被忽略,「但是所有的服務都需要一個載體,尤其是AI和機器人,它(硬體)是關鍵基礎元件,缺少了它,許多軟體服務甚至AI都不可能實現。」
劉翔宇也補充,這就是「hardware enabled, software define」,也就是硬體提供基本功能和性能基礎,而軟體則賦予系統靈活性,在這樣的架構中,硬體技術決定了產品服務的下限高度。
儘管硬體或深科技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驗證、再到量產的時間比較長,黃元平卻認為投資硬體技術也有其他優點,「硬體投資基本上就是材料或技術,在成為產品之前,技術都要經過科學研究的檢驗,因此投資硬體更會有更多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除了技術外,創辦人還需要具備一項關鍵特質
換句話說,Applied Ventures投資新創時相當看重技術面的獨特性。
黃元平表示,技術面來說最看重的就是過去的實驗記錄和論文內容,這是最具可信度的方式,除了技術外,第二看重的便是創辦團隊,包含團隊背景與專業是什麼、過去做過哪些事情,甚至是否具有創業經驗。
不過劉翔宇強調,「會不會把建議聽進去」是Applied Ventures格為重視的個人特質,「因為很少成功的公司是完全靠一個人做出來,一個人也不太可能每次都做出完全正確的決定,在硬體創業這一塊走錯任何一步,浪費資源跟代價並不小。」
這也是Applied Ventures能幫忙的地方。Applied Ventures擁有技術人才、產業的深厚背景、協助驗證技術的資源,以及量產和支援的供應鏈夥伴,Applied Ventures會協助策略投資的對象落地海外市場、將技術規模化。
2019年Applied Ventures和ITIC合作的基金AVITIC,則是Applied Ventures開始加強投資台灣的第一步。
「台灣是半導體中心,來這裡進行海外投資是不二選擇,加上工研院又有很多硬體和材料技術,雙方合作更能有效橋接矽谷和台灣。」黃元平說,AVITIC的第一支基金規模達到3,750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元),投資階段並沒有一定限制,投資金額區間落在50萬美元到500萬美元之間,目前已經投資了6家新創,台灣的工業網路安全企業TXOne Networks也名列其中。
「TXOne Networks的技術與團隊非常厲害,過去成功的時機就是對他們技術最好的背書,再來他們提供OT(營運系統)資安服務,這也將能幫助我們其他投資夥伴。」黃元平說。
至於像是法國的無工廠半導體新創Wise Integration,也透過Applied Ventures落地台灣尋找供應鏈合作夥伴。
AVITIC在2025年首度參與InnoVEX所舉辦的國際新創競賽,則是在成立投資基金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接觸台灣新創的速度,以進行更多投資。展會中的協作機器人、物聯網和自主智慧裝置的先進感測器、先進熱管理材料和電力電子等領域都讓團隊留深刻印象,將成為後續投資台灣新創的主要方向。
隨著AI爆發加上NVIDIA、AMD等大廠相繼落腳台灣,Applied Ventures認為未來AI的重點將是通用機器人和自動化應用,在這個全新領域中,「hardware driven innovation(硬體驅動創新)」是發展關鍵,Applied Ventures也相當看好台灣有越來越多潛力新秀誕生,「你看黃仁勳的演講,從基礎建設到應用層,都有台灣的公司存在,這是台灣很好的一個機會。」劉翔宇說。
延伸閱讀
TXOne完成16.5億B+募資!如何讓3,600個企業買單、吃下兆元的營運資安市場?
A.V. Mapping加入AMD晶片平台,純軟體服務為什麼要從雲端「落地」?
讓AI「學你做事」而不是單純的「為你做事」,台灣新創IrisGo成功打入PC預裝市場
【專訪】美國矽光子獨角獸落腳台灣,Ayar Labs創辦人:風險再高,台灣仍是唯一選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