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專訪華府20年美台關係專家:川普上台免驚!台美「黃金期」會繼續

商周.com

發布於 2024年11月12日01:00 • 採訪整理:曹博凱

美國大選進入尾聲,多家民調顯示「完全是五五波」,關鍵搖擺州賓州甚至出現川、賀兩人完全一樣的支持度。許多人擔心,曾嫌美國太過依賴台灣半導體要課關稅、台灣要多付保護費的川普,如果勝選會不利台美關係。台美關係到底會如何演變?商周專訪華府知名美台研究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GTI)執行長蕭良其(Russell Hsiao),他指出,不需太過擔心川普上台,因為他對台灣的發言對比其他盟友並不特別,台關係的「黃金期」甚至還會繼續。

以下為專訪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很多人形容美台之間的關係正處於黃金時代,過去8年裡雙方在政治、經濟上都發展很快。你認為未來4年這種關係會繼續嗎?

蕭良其答(以下簡稱答):我確實認為黃金時代的說法毫不誇張,美台關係處在雙邊關係歷史的高點。我也認為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美國之前的對中政策,是試圖通過經濟融合來改變中國的行為,但這種方法被證明是無效的,反而是中國在改變全球體系,而且是在不利的方向上。最終,共和黨和民主黨都達成了共識:中國不會改變,美國必須採取更具競爭性的立場。

這也意味著美國要更支持盟友和夥伴,並在印太地區展示更大的力量,以遏制中國的咄咄逼人和惡意行為。此外,這也與台灣的變化相吻合,過去8年執政黨也將中國視為對手。我認為,這種安全和威脅認知的一致性使得雙方能夠更緊密的合作。

尤其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讓國際社會對專制政權通過戰爭追求「收復領土」有了新的警覺。在當前全球民主與專制競爭的框架下,台灣作為面對中國的前線民主國家,成為了這一競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認為,隨著台灣的民主價值和戰略重要性的進一步被認可,美台關係將繼續加強。

小檔案|蕭良其(Russell Hsiao)

學歷:美國天主教大學哥倫布法學院法學博士、美利堅大學國際研究學士
經歷: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文員、2049 計畫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研究員
現職: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執行長、詹姆斯敦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問:美國在今年超越中國(不含香港),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地,你認為促進美台雙邊經貿關係強化的原因是什麼?

答:我認為主要是地緣戰略背景推動了美台經濟聯繫的加強,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戰略問題。我們不能忽視2020年全球疫情的影響,它揭示了對中國過度依賴的風險,而台灣作為美國的盟友,又在半導體產業中占有核心地位,自然在美國供應鏈重新布局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這也推動了美國考慮採取一些政策,比如「免雙重課稅協議」,以促進台灣在美投資,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

問:說到半導體,川普對美國過度依賴台灣半導體有些意見,你怎麼看?

答:當然,美台關係的進步並不意味著沒有挑戰。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的過度依賴會帶來一些緊張關係美國希望將一些生產能力轉移回本土,這可能會在雙邊經濟安全關係中引發摩擦。但我認為,通過雙方良好的夥伴關係管理,這些緊張關係是可以被解決的。

任何人如果宣稱知道川普2.0會發生什麼事,都是不誠實的。不過,根據川普第一任期的經驗,他的優先會放在跟中國的貿易戰,且一些現在民主黨政府在推動的一些政策可能會被擱置,因此不排除「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被擱置的可能。但也需要注意到,川普時期啟動了「美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註:仍在舉行),台灣的經濟關係因此被更加國際化。所以即便是川普二次執政,某些積極措施也可能會被保留,這並不是零和遊戲(不會因一些對台不滿的地方就全面對台敵視)。

問:川普還說了要我們在國防上增加支出,就像「黑幫也會收保護費」一樣,你怎麼看?

答:川普對台灣的評論和措辭,跟他對其他美國盟友和夥伴的發言其實沒什麼差別。他的重點是盟友要為自己做更多,才能得到更多美國的支持。台灣其實相對算滿富有的國家,所以他要台灣在國防和雙邊關係上多做出貢獻,這一直符合他的觀點,從更廣的立場來看,川普對台灣的言論並不特別。

問:回到賀錦麗,許多人認為她會延續拜登政策,但她也宣稱「我不是拜登」,你認為她可能會有自己的亞太政策或對台政策嗎?

答:我認為儘管政治和選舉考量上,需要與前任有所區分,但在外交政策上,尤其是與中國和台灣的關係上,來自相同政黨的兩屆政府不太可能出現實質性變化。

當前美國對中政策的轉變,反映了兩黨在戰略競爭上的一致性,而台灣在華盛頓獲得了廣泛的兩黨支持。無論是川普二次執政還是賀錦麗上台,國會都會在美台關係上發揮穩定作用。

問:你提到美中對抗獲得兩黨共識,這對台灣意味著什麼?是更多機會還是更被推到浪尖上?

答:這是一個關鍵問題。美國的對台政策一直關注過程而非結果。隨著近年來北京在軍事上的咄咄逼人,美國正考慮如何有效遏制北京。單靠軍事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經濟和政治上的手段。台灣問題的核心是政治而非軍事的,美國和盟友必須發出清晰的信號,顯示其在這一問題上的決心,以發揮威懾作用。

當前的戰略環境有利於增加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但這並非理所當然,而是需要雙方的投入。台灣也需要在國防、經濟安全和社會韌性方面做出相應的投資,以確保有利的力量平衡,從而防止不利的情況發生。

問:你在華府智庫圈工作許久,和2018年美中對抗開始前相比,現在華府人士對台灣的看法產生什麼變化?

答:我觀察美台政策已有20多年了。過去8年,美國決策者和公眾對台灣的討論有了顯著變化。曾經,美國的政策是將中國融入全球體系,期望其轉變,但這個假設已被證偽。這種轉變也讓政策界和公眾對台灣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

美國的政策制定者逐漸意識到,台灣不僅是美中關係中的一個衝突點,而是一個重要的民主和科技強國,所以台灣的重要性,不再僅限於雙邊關係或對中國的政策,而是關乎全球的民主與專制競爭。

核稿編輯:呂國禎
責任編輯:林思妍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餐飲業大機密!肯德基「炸雞秘方」這天公開

NOWNEWS今日新聞
02

日本今起封死觀光客自駕路 外國駕照換發須交住民票

上報
03

日本出境「海關秒現身查免稅品」 遊客驚呼:開始嚴查了

TVBS
04

歐盟「1方法」不花自己錢就能援烏! 俄羅斯氣炸揚言報復

TVBS
05

美防長嗆肥胖將軍不爽就離職!上將不幹了

NOWNEWS今日新聞
06

美國政府正式停擺!75萬公務員被迫放無薪假 經濟每天蒸發121億

鏡週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13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