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中牛奶」現災害級異狀!蚵農嘆47年從未見過:死亡率達8成
牡蠣又被稱作「海中牛奶」,通常在每年海洋溫度較高的6至8月產卵,並於10月中旬開始捕撈,不過日本兵庫縣、廣島縣及岡山縣近期出現牡蠣生長速度放慢、品質下降甚至死亡等異狀,蚵農感嘆僅剩1、2成牡蠣可以銷售,損失慘重;對此專家初步說明造成此狀可能原因。
牡蠣死亡率高達8成!蚵農嘆47年從未見過
綜合日媒報導,一名從事牡蠣養殖長達47年蚵農指出,通常兵庫縣所產的牡蠣會於10月中旬捕撈上市,不過今年牡蠣肉質不肥美、水分很多,沒有乳白漂亮的顏色,且高達80%牡蠣來不及售出就已經死亡;另名岡山縣養殖牡蠣20年蚵農也表示,牡蠣每年平均死亡率約20%至30%,今年卻只有10%的活牡蠣可以出貨,感嘆「損失無法估量」且從未發生。
今年牡蠣死亡率攀升,日本農林水產大臣也前往多處牡蠣養殖場視察,發現岡山縣也有相同情況,岡山縣知事茨城龍太指出,今年岡山初估死亡率約73%,「目前我們尚不清楚情況是否會變得困難,我們感到擔憂,但也有很多人建議我們靜觀其變」表示將會持續觀察異常現象。
專家估可能原因:海洋變化牽動牡蠣收成
對此專家認為「全球暖化是其中一個因素」,水產研究教育廳水產資源研究員小野恆夫解釋,今年廣島的水溫比過去約高出2度,同時降雨量減少,預估海水還沒有冷卻,鹽度上升;然而海洋變化牽動牡蠣養殖,每年6至8月水溫較高時產卵,隨著水溫下降停止產卵並繼續生長,惟今年水溫遲遲無法下降,使得牡蠣持續產卵,導致牡蠣營養資源枯,最終死亡或生長遲緩。
廣島縣水產海洋技術中心也認為「長時間暴露在高水溫和高鹽度環境」為主要原因,技術中心代表則承諾將持續分析影響牡蠣生長因素,兵庫縣水產港口課長則宣布「我們將先評估損失程度,未來將考慮為養殖戶提供援助。」
更多鏡報報導
麥當勞30年前「員工任職週年禮」曝光!網驚喊別丟:價值破萬
《艾普斯坦檔案》有望重見天日!艾普斯坦是誰?從逮捕到「獄中暴斃」完整懶人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