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通膨時代人人喊漲,麥當勞(MCD)為何靠低價產品反而越賺越多?

優分析

更新於 11月06日07:07 • 發布於 11月06日07:00 • 優分析

在全球通膨壓力延續、美國中低收入族群消費力疲弱的情況下,餐飲業普遍陷入價格競爭與倒閉潮。然而,McDonald’s(MCD-US) 反其道而行,透過推出低價位單品來搶攻市佔與來客數。以售價低於 $3(約新台幣100元)的平價雞肉新品「Snack Wrap」為例,主打「物超所值」策略,成功吸引價格敏感型消費者。該產品於7月在美國上市後銷量遠超預期,帶動客流回升,並扭轉了年初營收年減3.45%的頹勢。

在平價商品的拉動下,麥當勞7至9月季度的餐廳營收年增3%,達到70.77億,連續兩季出現年增長,目前市場預估本季(10~12月)仍將有6.91%的年增幅度。

執行長 Chris Kempczinski 表示,公司將持續聚焦「低價值族群市占率」與「價格滿意度」的提升,甚至預告2026年主力產品將包括 $5 早餐組合與 $8 Big Mac 套餐,進一步鞏固在價格敏感市場的競爭優勢。

從麥當勞的動作可以看出來,公司對於未來一年的消費景氣仍然沒什麼期待,所以提早規劃了因應策略。

那麼,在物價全面上漲、平均客單價下降的情況下,麥當勞如何仍能維持獲利?

關鍵在於「營運槓桿效應」:平價策略吸引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回流,使來客數與點餐頻率上升,整體營收因此放大。儘管單品毛利下降,但以量取勝的模式仍推升總營收成長3%,並帶來1%的淨利成長。這顯示公司透過成本控制與高效率營運成功抵銷了部分通膨壓力。

根據分析師預測,2025年餐廳營收年增率將達到3.03%,甚至高於2024年的1.68%。

長期來看,全球餐飲市場正進入「價格分層化」的新時代。隨著通膨侵蝕中低收入族群的實質所得,消費結構將持續分化──高所得族群支撐高端餐飲,而主流市場則由能「以價制勝」的連鎖品牌掌控,麥當勞正是這股結構轉變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但潛在風險仍不容忽視。當價格競爭成為主要成長引擎,品牌差異化與利潤空間將被壓縮。若低價策略長期化,麥當勞恐陷入「低價陷阱」——在規模擴張與獲利率下滑之間拉鋸,考驗管理層如何在「量」與「利」之間取得平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復牌剛滿月!「芝蔴街美語」母公司爆違約交割 韭菜慘翻車

三立新聞網
02

華碩用戶注意!大量路由器遭駭客攻擊、台灣被點名受害最多

自由電子報
03

獨家/國光客運又傳欠薪? 司機爆料:連輪胎、洗車耗材都沒錢!

三立新聞網
04

只紅一天!AI泡沫疑慮未消 美股、台指期盤後暴跌

民視新聞網
05

降息恐延後澆熄市場信心 台股大跌800點 台積電死守1400大關

鏡報
06

全支付疑遭盜刷 金管會:非內部系統異常 39件遭釣魚詐騙

anue鉅亨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