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嬰兒臉上紅疹怎麼辦?新生兒科醫師帶你認識6大常見皮膚狀況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新生兒的汗腺尚未發育完全,皮膚也比成人薄,但皮脂腺活躍,加上血紅素偏高。因此,容易感覺體溫偏高、皮膚油膩,整體看起來紅咚咚的(激動或哭鬧時,臉的脹紅會更明顯),有時甚至可能長出紅疹。

不少長輩擔心寶寶怕冷,所以幫他們穿一堆衣服,也沒有每天洗澡,結果寶寶不只渾身感到悶熱不舒服,還可能散發出濃濃的臭奶味和油垢味。如果想要寶寶一夜好眠,家長請記得每天幫他們洗澡。

另外,新生兒皮膚比較敏感,建議使用無香精嬰幼兒專用沐浴用品。有些寶寶在出生幾天後,皮膚會乾到全身大量脫皮,可以在洗完澡後抹上些許無香精乳液。每個寶寶皮膚表現皆不同,應該視情況調整穿著及處理。

以下介紹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疹,並提醒需要就醫的情況與科別:

寶寶臉上紅疹原因1:栗粒疹

  • 發生時間:新生兒期,出生後即可出現,約 3 個月內會消失。

  • 發生症狀:小顆白色或黃色丘疹,類似粉刺,不痛不癢、不傳染。

  • 好發部位:鼻子、臉頰。

  • 發生原因:皮脂腺增生或角質層過厚。

  • 治療方式:保持清潔即可,不需藥物治療,更不要擠壓。

新生兒|皮膚病

寶寶臉上紅疹原因2:毒性紅斑

  • 發生時間:出生 3~14 天內常見,紅斑出現後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會自行消失。

  • 發生症狀:一塊塊紅斑,中心可能有小膿皰,可消退後在其他部位再冒出。

  • 好發部位:身體 → 臉部 → 四肢。

  • 發生原因:可能與免疫反應或鏈球菌感染有關。

  • 治療方式:通常不需治療;若膿皰變大或合併發燒、精神不佳,需就醫。

新生兒|皮膚病

寶寶臉上紅疹原因3:蒙古斑

  • 發生時間:出生時即存在,3~5 歲會逐漸淡化,青春期前多數消失。

  • 發生症狀:藍色或灰藍色斑塊,外觀似瘀青。

  • 好發部位:臀部最常見,也可能出現在四肢、腰椎或肩膀。

  • 發生原因:黑色素細胞停留在真皮層。

  • 治療方式:不需治療,會自然消退。

新生兒|皮膚病

寶寶臉上紅疹原因4:血管瘤草莓瘤

  • 發生時間:出生後數天~2 個月出現,前 3 個月快速增生,5 個月達高峰,之後逐漸消退,10 歲前多可消失。

  • 發生症狀:皮膚表面為鮮紅色斑塊(草莓狀);皮下則呈青藍色隆起。

  • 好發部位:臉部、身體、四肢。

  • 發生原因:血管內皮細胞增生。

  • 治療方式:大部分可自行消退;若太大或影響功能,需專科醫師評估處理。

新生兒|皮膚病

寶寶臉上紅疹原因5:脂漏性皮膚炎

  • 發生時間:常在 1~2 個月大出現,4~6 個月後改善。

  • 發生症狀:黃色鱗屑、紅疹、搔癢,嚴重時鱗屑可成大片並造成掉髮。

  • 好發部位:頭皮、眉毛、耳後、臉頰(皮脂腺分布多的地方)。

  • 發生原因:母體荷爾蒙影響,造成皮脂腺分泌旺盛。

  • 治療方式:保持乾爽,症狀會改善;可用嬰兒油軟化鱗屑再清洗,必要時使用專用乳霜。

延伸閱讀:脂漏性皮膚炎VS.異位性皮膚炎傻傻分不清?醫師: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可能延續到成年!

新生兒|寶寶|皮膚病

寶寶臉上紅疹原因6:異位性皮膚炎

  • 發生時間:嬰兒時期初發,4~6 個月後常加重;50% 患兒可在 2~3 歲緩解。

  • 發生症狀:大片紅疹,劇癢,常有滲液或脫屑,反覆復發。

  • 好發部位:臉部、四肢內側、脖子、前胸。

  • 發生原因:與遺傳性過敏體質、免疫異常有關。

  • 治療方式:保持皮膚滋潤,避免刺激;依醫師指示可用藥膏控制,重點在長期管理。

延伸閱讀:癢癢別再抓了!「異位性皮膚炎」原因、症狀、治療一次解答

新生兒|皮膚病

寶寶臉上紅疹怎麼保養?日常護理重點一次看

新生兒的皮膚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出現紅疹、乾燥或油膩等狀況。日常護理得宜,不僅能舒緩不適,還能降低感染或皮膚問題的風險。以下分享新手爸媽必知的護理重點,幫助寶寶擁有健康、舒適的肌膚。

1.以溫水與溫和的洗沐產品清洗

寶寶的皮膚角質層薄、屏障功能尚未成熟,過度清潔或使用刺激性產品容易造成乾燥與發炎。建議每天一次以溫水清潔臉部與身體,避免熱水沖洗。洗沐產品應選擇無香料、低敏感、pH 中性或弱酸性的嬰兒專用清潔劑,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強效去脂成分的肥皂。洗後以柔軟毛巾輕拍擦乾,並可依需要塗抹嬰兒保濕乳液,幫助修復皮膚屏障。

2.穿著寬鬆、舒適的衣物

寶寶皮膚容易因摩擦或悶熱而誘發紅疹。建議選擇純棉或透氣性佳的天然纖維衣物,避免粗糙材質或化纖布料。衣服應合身但不過緊,以減少摩擦與悶熱。貼身衣物最好每日更換,確保乾淨,若寶寶有流汗或吐奶,也應及時更換,以免濕潤環境助長皮膚刺激或感染。

3.維持環境整潔與通風

寶寶的生活空間應保持乾爽、通風,避免過熱或潮濕。建議室內溫度控制在24~26℃、濕度50~60% 左右。過熱環境會使寶寶出汗增加,汗液與皮膚摩擦容易引起紅疹或汗疹。床單、枕套與被子要定期清洗、曬太陽,以減少灰塵、塵蟎與細菌。也要避免家中吸菸或使用強烈氣味的清潔用品,以免對寶寶皮膚或呼吸道造成刺激。

4.寶寶出現明顯不適,需盡快就醫

大部分寶寶臉上紅疹屬於生理現象,會隨時間改善,但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 紅疹伴隨嚴重搔癢、滲液或結痂

  • 膿皰越來越大、擴散

  • 合併發燒、活動力下降、食欲不振

  • 紅疹持續惡化或未隨時間改善

寶寶臉上紅疹多數屬於常見且良性的皮膚現象,包括栗粒疹、毒性紅斑、蒙古斑、血管瘤、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大部分會隨著時間自然消退,不需過度治療。家長的重點在於日常護理:以溫和清潔、適當保濕、保持環境通風乾爽,並選擇舒適衣物,減少摩擦與刺激。

雖然多數紅疹無須擔心,但若出現膿皰惡化、紅疹擴散合併發燒或寶寶明顯不適,仍需及時就醫,交由專科醫師能釐清是否為感染、異位性皮膚炎或其他疾病,並提供適當治療。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夏日寶寶皮膚常見5大問題,皮膚科醫師談照護方式與預防要領
寶寶皮膚保養原則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