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收納≠丟東西!4大地方留白才是重點
很多人誤以為整理就是在「丟東西」,極簡的人就是在追求「少」,但其實不然,整理收納的目的是要「更方便的生活」,既不能少到空無一物造成不方便,也不宜過度收納、塞好塞滿,在美觀與方便中要取得平衡,這其中需要思考的是「什麼時候該留白,什麼時候該充分利用空間」。
1.公共區域留白,臥室充分利用空間
玄關、客廳、餐廳等公共區域保持大量留白,除了基本的鞋櫃、沙發、餐桌以外,盡量精簡家具與物品,既是共用空間,只放共用物品,收納空間夠用就好,將地板面積大量留白,順暢的玄關、寬敞的客廳,可以招待親友、聊天聚餐、放鬆休憩,留白的空間有更多的用途。
衣物、書籍、各式小物皆屬個人物品,因此適合收納在臥室內,臥室的收納機能需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衣服數量多的,就要充分利用衣櫥空間,書籍數量多的,就需要有書櫃牆;收藏品、小物多的,就要搭配展示架和收納抽屜。簡單來說,公共區域要有百分之七十的留白,臥室則可使用到百分之七十面積,把握公共區域留白,臥室充分利用空間的原則。
2.支撐型家具留白,收納家具充分利用空間
大面積的平面都屬於「支撐型家具」,例如:沙發、餐桌、床鋪等,支撐型家具並不是拿來收納用的,這些平面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或坐、或臥、或書寫、或吃飯備料,所以平常要保持淨空,才能在需要使用的時候立即開始作業,節省收拾、挪移物品的時間,可以更有效率;大平面保持淨空,寬廣的視線範圍內沒有雜物,當然也更舒適清爽。
當物品需要位置收納時,有些人選擇再買一個櫃子或架子,只是這樣一來,空出的地板面積頓時少了好多,行走拿取的動線也隨之被影響,此時若選擇將收納位置往上延伸,不但充分利用空間收納,又能保持一定的留白。
但說到往上延伸,如果聯想成頂天立地的架子,或是物品像樹狀圖般綿延不絕往上竄,似乎一點美感也沒有。有時候沒有講究質感的「便利」跟「醜」真的只是一線之隔,真正的便利絕對包含視覺上看到的協調,而不能只講究使用的效率。
例如下圖是一款日本山崎美學的置物架,有兩種高度可任意調整,寬度比市面上其他款式寬,收納比較大型的電器也沒問題,除了放得下電烤盤、烤箱,還可以收納其他烤盤配件,置物架還附有四個掛勾,可以在兩旁收納相關物品,如隔熱夾、隔熱手套、食物剪或刷子抹布等,所有物品包含架子都統一為白色、淺灰色,和家裡風格相符,呈現美觀清爽的一抹角落。
▲真正的便利絕對包含視覺上看到的協調,不能只講究使用的效率,充分利用空間的同時,也要在美觀與方便中取得平衡。(圖片提供/幸福文化)
3.開放式櫃子留白,密閉式家具充分利用空間
更正確一些的做法是:在需要收納較多物品的地方選擇密閉式家具,而在想要展示的區域選擇開放式櫃子。要收納較多物品的空間,例如:玄關櫃、衣櫃、櫥櫃等,物品一多不免看起來花花綠綠,若選擇有櫃門或抽屜的收納家具,一秒關上就可藏拙。而想要展示的收藏品、裝飾品或是植栽,可以放在開放式的書櫃、餐具櫃或壁掛式家具,把不美的藏起來,美才會顯露。
4.順手的收納處充分利用,櫃子高處或深處留白
不需要蹲下、爬高的「黃金收納區」就是順手的位置,這些地方可以充分利用,而穿越層層關卡才能取得物品的收納處,像是要梯子才能拿到的高處、要移開眾多家具才能打開的櫃子,甚至是當初為了增加收納空間訂做的和室地板、上掀床、臥榻等家具,就盡量留白吧!
與其想著如何利用空間,倒不如想著如何留白!「整理」是做選擇,選擇後會捨棄不需要的物品,因此騰出留白的空間,建議大家可以重複整理一個空間,當整理到空間開始有餘裕時,這種「留白之美」會漸漸影響整理的習慣,看到空著的抽屜、櫃子,不會再想著:「這裡要買什麼來放?」而是想著:「這樣空空的也很好,真美!」
「整理」是為了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選擇有「餘裕」的時間、有「餘裕」的空間,享受留白、享受獨處、享受簡單,這樣的留白減量雖刻意而為,但其效果卻讓人感覺自在且舒適。
延伸閱讀:3個技巧讓家常保如新!
延伸閱讀:不要用錯誤的收納設計懲罰自己!收納時的3不1要原則
【本內容節錄自編輯精選好書《整理是愛的語言:整理不是丟棄,而是給予;將多的釋出,把愛留下,讓家變成愛的容器》】
書名:整理是愛的語言:整理不是丟棄,而是給予;將多的釋出,把愛留下,讓家變成愛的容器
出版社:幸福文化
作者:吳敏恩
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需求單
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計算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