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旱澇失調暴雨成災 韌性城市防洪預警

2 觀看次數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報告,2025到2029年間,有80%機率將出現史上最熱的一年,5年平均氣溫,也有70%機率突破工業化前1.5°C門檻。氣象專家指出,氣溫升高,大氣含水量跟著上升,也就是全球暖化下正在上演一場水的逆襲。極端降雨更頻繁猛烈,暴雨與乾旱並存,專家指出,我們該思考的是,不只是防災和預警,更重要的是復原能力。

當雨不來的時候,一滴水都難求;但雨一來,一場就可能成災,這就是暖化下的極端降雨,不僅衝擊民生,也讓水資源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 賈新興:「對現在來講,水庫的操作,其實面臨更大的壓力,為什麼,我想先天上來講,我們早期水庫都建得比較早,現在本身因為淤沙的狀況,本來可能是可以裝滿一杯的水,現在可能只剩半杯。」

從乾旱限水,到暴雨成災,水的供需越來越失衡,我們正進入一個「不確定的水時代」。

氣象署氣候預報科長 羅資婷:「在降雨的部分,(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提到,在未來5年,應該是會非常區域性的,每個區域可能會面臨不同狀況。」

極端降雨也對城市,造成直接衝擊。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 賈新興:「極端暴雨對都會區的影響,主要會因為早期的都會排水系統,當時的設計是考量過去的氣候特性,但是因為地球發燒,造成降雨型態改變,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整個暴雨下下來,很多地方就容易積淹水,已經不(只)是低窪地區了。」

在水的逆襲下,城市應該如何因應?專家提醒,除了增加綠地與水體,也別忽略風的角色。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 賈新興:「怎麼樣透過都市設計,都市改造,為風留一條路,讓風可以把都市多餘的熱量帶走。」

面對氣候風險是否能有解方,關鍵在於「培養韌性」。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 賈新興:「這個韌性就是,當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快地恢復原狀,舉例,以暴雨來講的話,不淹水,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況,但是,反倒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有沒有可能,在雨下下來的時候,會有短時間淹水帶來不便,但是,雨停了之後,這些水是否能順利排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它滋養萬物生命,亦能帶來災害與考驗。當氣候不再穩定,唯有與水共生,才能在這場變局中,安然前行。

大愛新聞影音

發布於 07月22日04:01

自動播放下一則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精彩直播

熱門影片

原創節目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