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被美軍視為抗中重要堡壘 台灣南太友邦人道情形嚴峻恐遭北京見縫插針
位於南太平洋區域的台灣友邦馬紹爾群島,長期以來都是美軍飛彈測試、針對俄國與中國飛彈動態進行監控的關鍵據點所在,是抗衡中國擴張的重要元素。
即便具有關鍵地位,但外媒採訪後發現當地民眾正面臨持續惡化的健康、環境等人道危機,近期北京更透過管道,試圖向馬紹爾方面傳達援助的意願,試圖藉此讓馬紹爾群島與我方斷交,轉而承認北京政權,動搖美方在南太平洋所構築的防線。
路透報導指出,位於馬紹爾群島的瓜加林環礁(Kwajalein Atoll),長期以來都在美國的安全架構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當地除了是重要的飛彈測試基地,也是美軍針對俄國、中國飛彈威脅的早期預警據點,同時也是美方太空計畫的重要場域,因此駐紮於該基地上的1300名美軍與承包商,擁有良好的任務以及生活環境,包括具備空調設備的居所、高聳入雲的棕櫚樹,以及公共游泳池、鄉村俱樂部、高爾夫球場與保齡球館等育樂設施一應俱全,美軍基地內也設有醫療院所與獸醫診所,讓美籍人士形容當地「猶如天堂」(Almost Heaven)。
位於瓜加林環礁的美軍基地,由於氣候宜人,且設施一應俱全,被視為是天堂一般的存在。(取自DVIDS網站)
但是距離瓜加林環礁僅有數公里之遙的伊拜島(Ebeye Island),生活環境卻有著天壤之別,該島除了糖尿病盛行,且醫療資源奇缺,使依賴著在瓜加林基地工作維持生計的居民,有許多人壽命不足50歲。
曾經在美國陸軍服役、現為馬紹爾群島外交暨貿易部長的康仁德(Kalani Kaneko),對於這樣的情況深有體會,他指出伊拜島與瓜加林環礁的生活條件「存在著日與夜的區別」,並且對此深感愧疚,「我該如何向我的兒孫輩描述這樣的差別待遇」。
報導指出,對伊拜島40多位居民以及8名馬紹爾群島官員進行訪查之後,路透發現這個在1950年代由美國所建立、用以維持瓜加林環礁基地運作的社區,正在面臨嚴重人道危機,除了糖尿病盛行,使當地居民面臨截肢之後無法安裝義肢輔助,以及嚴重腎臟衰竭卻無法洗腎的情形之外,瓜加林基地所排放的有毒物質,也正在汙染伊拜島居民食用的魚類。
馬紹爾群島的瓜加林環礁,長期以來都是美軍重要據點,但協助維持基地運作的當地民眾生活條件卻極度低劣。(取自DVIDS網站)
更加嚴峻的是,伊拜島上的發電站由於老化情形嚴重,因此供電高度不穩定,在2021年所進行的官方調查中,當地近半的家庭表示因為缺錢而經常無法負擔餐食的費用,因此,報導指出惡劣的生活條件,恐怕正在為中國創造見縫插針的機會,使北京進一步擴大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
康仁德表示,在2024年舉行的區域型集會上,有1位來自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盟邦的官員,向他提出了1項合作建議,北京承諾立即向馬紹爾群島提供1億美元的金援,換取該國與中國結盟,並放棄對台灣的承認。且他表示該名官員還提出日後將提供更多援助的意願,包括整修醫院、港口等關鍵設施,並且能協助創造工作機會。
不過康仁德表示,自己和許多馬紹爾民眾一樣,對美國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當即回絕了對方的提議,但他表示,倘若伊拜島所面臨的問題持續擴大,未來馬紹爾當局的確有可能對「另一邊所能提供」的條件開始感興趣。
對此,美國駐馬紹爾大使石露蕊(Laura Stone)表示,馬紹爾方面深知北京所提供的條件過於誇大,且「美國與其盟邦才是真正的好夥伴,馬紹爾的未來和美國緊緊相連」,不過美方也對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感到憂心,於是美國國會在去年通過了一項撥款法案,其中包括了在未來20年,向馬紹爾群島提供23億美元的援助,且其中有1.32億美元專門用於伊拜島。
我國外交部則表示,中國「未曾放棄透過金錢外交對太平洋島國進行滲透的企圖」,同時強調北京正試圖「將影響力進一步延伸至太平洋區域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