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業內捲相殺 比亞迪Q3淨利重挫33% 股價改寫8個多月新低
中國車商巨頭比亞迪公布第三季淨利重挫33%,不如市場預期,歸咎中國國內需求疲軟,監管壓力、以及殺價競爭仍激烈。
利空消息傳來,香港上市的比亞迪周五開市大跌近6%,低見98.35港元,失守100港元大關,改寫8個多月新低,之後跌幅略為收斂,盤中下挫3.93%,報100.1港元。
《華爾街日報》和《法新社》等外媒報導,在中國政府施壓以遏制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之際,比亞迪已將目光投向海外以尋求增長。
比亞迪第3季營收僅小跌3.05%至1,94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功於海外銷售大幅成長,尤其是在歐洲,新車註冊量大增約4倍,車款陣容也得到擴展,但營收仍低於市場預期的2,153億元。
比亞迪股價觸及8個多月新低
該公司表示,第3季(Q3)淨利為78.2億元人民幣(約1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暴跌32.6%,遠低於分析師先前預期的90.2億元。
這家汽車製造商試圖將其形象從低成本電動車品牌轉型為公認的高品質製造商,但是中國國內市場的內捲相殺壓力難以消除。
由於北京政府敦促汽車製造商停止在中國龐大的汽車市場持續進行的殺價戰,導致比亞迪在中國的銷售量下降,而且中國國內需求也出現降溫。
比亞迪第3季在中國國內銷量減少2.1%,這是自2020年以來首次出現季度下滑。分析師表示,即使該公司銷量可能已接近底部,第4季獲利預計強勁成長,但是這種預測仍存在不確定性。
今年前9個月,比亞迪淨利從去年同期的252.4億元下滑至233.3億元,跌幅為7.6%,然而,營收從去年同期的5,022.5億元增至5,662.7億元,增幅為13%。
在中國政府施壓以遏制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殺價戰之際,比亞迪已瞄準海外市場,以尋求增長。
比亞迪在歐洲新車銷量大增4倍
有跡象表明,比亞迪積極進軍海外市場,開始取得成果。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數據,9月份比亞迪在歐洲的新車註冊量幾乎增長4倍,達到24,963輛。
比亞迪也在努力向其他地區擴張。該公司周三(10月29日)發布一款專為日本設計的純電動微型K-Car,這表明其決心在日本電動汽車市場站穩腳跟,即使日本本土製造商和混合動力汽車主導了國內市場。
同時,這家中國電動汽車一哥提升其自動駕駛技術,以期向高檔汽車市場擴張。比亞迪今年前9個月的研發費用大幅增長31%,至人民幣437.5億元,遠超同期233.3億元的淨利,該公司將此歸因於員工薪酬和材料消耗的增加。
持續加碼研發經費,是比亞迪增長的核心密碼。今年前3季,比亞迪研發投入較特斯拉高109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為止,累計研發投入已超2200億元。因此,比亞迪今年推出了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超級e平台兆瓦閃充、靈鳶車載無人機系統等眾多顛覆性技術,持續打造極致產品,從而推動銷量穩健增長。
今年1-9月,比亞迪全球累計銷量達到326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8.64%,完成全年460萬輛目標的70.87%,穩居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