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蠢事幹盡的賴政府還在考驗人民耐性
兩場大罷免,結局都慘敗,32比0難堪的數字牢牢釘在民進黨史蹟牆上。然而好戰派一干人等仍穩坐大位,毫無反省羞愧之意。其實這場無端且蓄意挑起的政治惡鬥,絕不可能船過水無痕,賴政府一旦繼續錯估形式,下一場風暴絕對會被想像中更早來襲,因為人民的耐性已經所剩無幾。(張柏仲報導)
立法院內「柯總召」被自己過去志得意滿時撂下的狠話或金句追得到處閃躲;幾個天天在「御用媒體」搧風點火的立委、民代或名嘴,儘管還持續在同溫層裡顛倒黑白、撥弄是非,但先前囂張的氣燄明顯有所收歛。投票後不過第三天,扣除幾個要說是罪魁禍首、倒不如講替罪羔羊的請辭首長外,多數選民還是沒能從賴總統或卓院長的字裡行間,讀出幾分真切的反省與認錯。
當然,大家注意到的還有賴清德那令人震驚的偏執程度。其實從他早年在台南市長任內,包括創下232不踏進議會備詢的民主惡例在內,諸多「傳誦已久」的事蹟,對於台灣民眾而言都不算陌生。但令人驚訝之處在於,期間歷經政壇起伏、飽嘗人情冷暖的賴清德,並沒有讓他的胸襟更加寬廣、識見更形高遠、處世更趨圓融;反倒讓人見識到他益發愛鑽牛角尖與錙銖必較,委以重任者經常所託非人、識人不明;甚而身邊的人無論在府、在院、在黨,愈來愈少人敢講真話。最致命的瑕疵還在於:少有自省能力,逐漸淪為偏聽、偏信,最後想不偏執也難。
大家只要聽聽他自以為能對大罷免「一錘定音」,後來竟變成錯誤百出、災難不斷,只好被迫草草腰斬的「團結十講」,就能秒懂何謂「眼高手低」、「自曝其短」的真諦;只要看看原本寄望能風起雲湧、波瀾壯闊一場大罷免,都委託哪些代表性人物策動發起,就不難理解單靠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蝦兵蟹將,其實敗相早已顯露無遺。
更難以令人釋懷之處還在於,賴總統在整個過程中讓自己的誠信蕩然無存:既未站穩國家元首的中立;也未善盡調和鼎鼐的職責;更經常自覺或不自覺出現言行悖離的離譜現象。
例如一下高喊「朝野和諧、社會團結、一起努力」,同一時間在做的卻是動員網軍、側翼不斷煽動社會對立。年初1月22日還將罷免形容為「公民團體自發性推動,代表公民社會最真實的聲音」,但4天後的1月26日,柯建銘卻親口自爆:早在2024年1月15日賴清德當選總統第二天,賴清德、卓榮泰及柯建銘三人就已敲定要在一年內發動大罷免,還暗示賴清德也會出面號召,因為「最大咖出場一定放在壓軸」。
儘管現今用「君無戲言」可能稍嫌落伍封建,但身為總統,可以如此玩弄兩面手法、言而無信到這種程度嗎?不客氣地講,柯建銘、沈伯洋或曹興誠的表現固然讓多數民眾倒盡胃口、仇恨值飆升,但這次主流民意認定最大的始作俑者,無疑都指向賴清德本人。823之前的多項民調都已經證明了這點:少有一個第一任期才幹滿一年的總統,民調能在短期內呈現如此雪崩式狂洩。
別又想甩鍋給在野黨,其實讓台灣政治氛圍整體翻轉的主因,並不在於在野黨「做對了什麼」,而是執政黨「做錯了什麼」、而且錯得有多離譜!除了投票前瞬間暴紅的「萊爾校長」CF之外,藍白兩黨真的沒有多厲害,別忘了直到5、6月藍營不但二階成案掛蛋、還深陷「幽靈連署」導致黨部黨工被搜被捕,差點遭遇亡黨滅頂危機。即便在大罷免大失敗後,接踵而來的至少還有美國川普政府無止盡的霸凌需索及中共虎視眈眈的吞併野心,危機四伏下執政當局不但想以黑箱讓人民變成鴕鳥,還設法在內部撕裂並打掉他們眼中的「雜質」。
先別想什麼2026或2028,只要那些千夫所指的指標性戰犯皆仍穩居其位、只要內閣換上或留用的人選依然難以期待,下一場風暴絕對會被想像中更早來襲,人民對賴總統的耐性和期待,恐怕已經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