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鐵道博物館第 1 階段 7/31 開館!在台北精華區感受藍皮火車魅力
原稱臺北鐵道工場的臺北機廠,於1930年規劃自北門遷移松山、1935年正式完工啟用,一直肩負著臺灣火車維修、組裝、保養、修理等重責。2012年臺北機廠遷移至富岡車輛基地後,在許多關心鐵道文化保存的民意代表及公民奔走、努力下,近17公頃的臺北機廠於2015年獲全區指定為國定古蹟、2016年底正式啟動「國家鐵道博物館」計畫,歷經9年的古蹟修復再利用各項軟硬體整備後,即將於7月31日第一階段開館。
▲國家鐵道博物館7月31日第一階段開館。(圖片來源/文化部)
▲2016年底正式啟動「國家鐵道博物館」計畫的原臺北機廠,歷經9年的古蹟修復再利用各項軟硬體整備後,即將於7月31日第一階段開館。(圖片來源/文化部)
從6處古蹟建築、8 檔主題展覽看見鐵道文化與記憶
第一階段開放空間包含柴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材料試驗所、大禮堂及澡堂等6處古蹟建築,規劃〈動力.火車-柴電工場〉、〈移動與感動-鐵道上的文化與記憶〉、〈氤氳時代-員工澡堂〉3個常設展;〈文化中的臺灣鐵道史〉、〈無限的火車情-臺灣鐵道攝影家古仁榮〉、〈打開!組立工場〉3個特展;〈總辦公室〉、〈大禮堂的職工生活〉2個現地展;以及特地為孩子們設計的「親子空間」。期盼藉由古蹟修復及展覽,讓大家看見當年擔負臺灣發展的火車維修核心區、職工生活,以及鐵道所乘載的珍貴文化與記憶。
▲親子空間以「跟著小火車一起旅行吧!」為主題,讓孩子們可以運用積木火車打造自己的鐵道風景,或是跟隨鐵道相關繪本書籍開啟一場奇幻之旅。(圖片來源/文化部)
車輛維修重心的柴電工場
除展示鐵博典藏修復的車輛及維修各階段的機具設備,並以圖、文、影音還原車輛維修情形,結合現代科技的「柴電劇場」更將設備恢復運作並搭配動畫,呈現牽引馬達裡的「電樞」檢修及保養流程。
▲車輛維修重心的柴電工場,除展示鐵博典藏修復的車輛及維修各階段的機具設備,並以圖、文、影音還原車輛維修情形。(圖片來源/文化部)
▲糖鐵376號蒸汽機車、甘蔗車及巡道車是由收藏家戴勝堂捐贈,376號是鐵博入藏的第一輛蒸汽機車,由臺灣機械公司製造,經修復後將在鐵道博物館柴電工場常設性展出。(圖片來源/文化部)
▲柴電劇場「柴電機車的運作」,結合實體車輛及動畫,讓觀眾深入了解驅使S212柴電機車運行的引擎、主發電機、牽引馬達等內部構件,環環相扣的運轉原理。(圖片來源/文化部)
▲常設展〈動力.火車-柴電工場〉規劃結合現代科技的「柴電劇場」,將設備恢復運作並搭配動畫,呈現牽引馬達裡的「電樞」檢修及保養流程。(圖片來源/文化部)
▲在柴電工場展區陳列的莒光號車廂,復原1970年新車初次亮相的藍白配色外觀,復古而高雅的車廂設計,引領民眾回到臺灣鐵道1970年代開始飛躍性變革的時代。(圖片來源/文化部)
職工生活區
臺鐵便當近年紅遍國內外,也成為國人的集體記憶,現地展示的職工生活區,神還原當年職工用餐的食堂及餐食內容。
▲現地展〈大禮堂的職工生活〉呈現職工的早、午餐點搭配及飲食文化,逼真的食物模型讓文化部長李遠(左)嘖嘖稱奇,直呼真假難辨。(圖片來源/文化部)
「臺灣電影新浪潮」時代的作家手稿
南來北往的鐵道及火車記載著許多人的記憶,更成為許多創作中的重要場景,包含「臺灣電影新浪潮」時代開始大量以鐵道為場景的電影,因此特別展出作家手稿及朗讀影音等文資。
▲特展〈文化中的臺灣鐵道史〉將乘載著民眾鐵道記憶的日記、報導、電影、歌曲與常民生活物件,沿著臺灣鐵道發展的時間線鋪陳。(圖片來源/文化部)
同時,貫穿園區南北長達335公尺的南北通道,也將併隨第一階段開館開放行人通行,提供串聯市民大道與基隆路的步道機能,期盼加強周邊生活機能連結,也讓觀眾可以貼近觀賞園區的古蹟建築群,沿途眺望不同造型的工廠屋頂天際線變化。
假日限定乘車體驗 再現台北市地表鐵道車輛運行風景
國家鐵道博物館規劃於開放後推出的假日限定乘車體驗,首班車將於8月2日上午10時開行,後續將於每星期六、日以及國定假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行10班次,每班車有50個座位(不另售站票),全票150元、優待票75元,民眾可依照購買車票的起程地點,分別前往位在組立工場東邊廣場的「鐵博東站」,或是在柴電工場南邊廣場的「鐵博西站」候車。
第 1 階段推出的乘車體驗,將已完成修復的 DR2203、DR2303 號柴油客車輪流上線,行駛於總辦公室與組立工場之間的軌道,路線延伸至新設置的平交道前再折返,單趟距離約為 650 公尺,除了體驗在園區內搭乘典藏車輛穿梭於古蹟建築與景觀綠廊之間的樂趣,車輛運行時將有專人在車上提供語音導覽服務,介紹搭乘車輛的特色,還可以憑票兌換鐵博限定名片式車票作為紀念。
這次提供搭乘的藍皮柴油客車,車廂的頭尾兩端都有駕駛室,本身就有靈巧的機動性能,單輛車就可以出勤載客,過去是台鐵各個支線的客運主力;1980年代當時新浪潮電影萌芽階段,經常出現在劇情片段,是電影文化人在描述土地親情、純樸的鄉間風貌最常出現的火車主角。國家鐵道博物館在綜合評估其文資價值、實際車況及未來展演策略後,自2018年起與台鐵啟動合作修復計畫,將藍皮柴油客車採「博物館級動態運轉」的標準進行修復,並全面檢修動力和機電系統,分別於2022、2024年完成DR2303號、DR2203號的修復,讓報廢後鏽蝕嚴重的車輛得以重生,延續不同世代的民眾印象中親切的藍皮鐵道記憶。
未來,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亦將持續推動鐵道車輛的保存、修復與展示任務,目前已典藏85輛鐵道車輛,其中60輛已完成修復,其餘修復作業亦持續按計畫進行;此外,隨著園區其他軌道修復工程仍在陸續地推進,後續乘車體驗範圍也計畫配合路線、乘車月台設施進行延伸、調整行駛距離,採用更多車款來保持動態乘車體驗服務的特色。
▲國家鐵道博物館推出的假日限定乘車體驗。(圖片來源/國家鐵道博物館)
▲修復完成的藍皮柴油客車,於假日限定乘車體驗時段行駛於園區內修復的軌道上。(圖片來源/國家鐵道博物館)
▲藍皮柴油客車內裝以可翻轉方向的草綠色座椅搭配灰色旋轉吊扇,再現經典。(圖片來源/國家鐵道博物館)
▲國家鐵道博物館針對藍皮柴油客車的機電及動力系統,全面檢修並保留原始外觀。(圖片來源/國家鐵道博物館)
「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
開放時間:7/31 起,每週二至日 09:30-17:00(每週一休館,農曆春節假期開放時間另行公告)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 50 號
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需求單
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計算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