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部四招 催生貴金屬國家隊
環境部規劃成立「四大金屬國家隊」,透過盤點國內產業資源需求、評估法規與經濟誘因、協助業者取得原料、用地與升級技術等四招,建立穩定供應及高效回收的產業環境,創造國內金屬循環鏈。
總統府日前召開氣候變遷委員會,貴金屬國家隊雛形顯現,經濟部已修訂《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延長稀貴金屬廢棄物再利用許可期限,並成立「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CE100)」整合業界資源,目前會員已達331家,其中稀貴金屬回收業者達七家,串聯產官學研能量,共同推動國內循環產業鏈發展。
環境部規劃將成立「四大金屬國家隊」,分別是:一、稀貴金屬部分,涵蓋科技產業所需的金、銀、鉑、鈀與鎵等廢液回收;二、稀土資源,聚焦永磁材料釹、鏑的回收再製;三、能源金屬涵蓋廢車、家電及儲能系統中的鋰與鈷;四、單一金屬則包括銅、鋁、鎢、錫等工業下角料再生。
環境部強調,四大國家隊將透過公私協力推動資源留台與材料再生,不僅可降低對國際原料進口依賴,也有助提升關鍵產業供應鏈的穩定與自主。
環境部指出,為落實循環經濟發展,政府將盤點國內產業資源需求、評估法規與經濟誘因,協助業者取得原料、用地與升級技術,建立穩定供應及高效回收的產業環境,促進關鍵材料的國產化與高值化再利用。
環境部未來也將積極修法,並與產業公協會合作,推動高值化資源回收再利用,將稀有貴金屬回收留存國內。同時結合標章、標準與資料追溯、推動技術與制度輸出,以循環經濟,作為抵禦國際碳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產業升級策略,強化整體供應鏈韌性與自主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