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了!加拿大青年失業率創新高
所謂「職場如戰場」,對今日加拿大的無數年輕人來說,竟成為一種奢侈的煩惱 ──因為如今加拿大青年連「加入這個戰場」,都顯得遠較以往困難。
隨著夏日接近尾聲,加拿大統計局也對於當地就業市場作出調查,上個月(2025 年 7 月)的統計報告令人觸目驚心:「15 至 24 歲的青年失去了 3.4 萬個職缺,就業率降至 53.6%,這是自 1998 年 11 月以來(新冠疫情期間除外)的最低水平。」
加拿大統計局表示,由於 AI 與自動化取代人工、企業經營者對未來景氣不樂觀等種種因素,許多產業的職缺均有顯著下降。當中較令人意外的是,理論上受美國關稅戰衝擊最大的製造、貿易與倉儲等業者目前尚未出現顯著的失業現象,反而是資訊、文化和娛樂業的失業人數最多,共減少了 2.9 萬個職位;其次是建築營造業,減少了 2.2 萬個職位。
「升不了、走不掉」,加國職場大塞車
為何加拿大的年輕世代瞬間陷入求職深淵?產業發展與職場環境的停滯,是關鍵原因之一。
加拿大求職網站 Indeed 的資深經濟學家布倫登.伯納德表示:「由於對未來不樂觀,加拿大如今的『轉職率』顯著降低 ──人們難以升遷加薪、卻仍傾向不換工作,就會造成入門級與基層職位的『擁堵』,而這類職位正是絕大多數年輕工作者或近期失業者所追求的。」
簡單來說,應屆畢業生加上長期失業者眾,但雇主的用人需求沒有攀升,於是就出現「數百、甚至數千搶一」的求職修羅場現象。
根據加國最新統計,目前當地以「資訊」與「文化產業」職缺減少最多,背後則很可能也與生成式 AI 的快速發展、取代了大量初階電腦工程師與文職人員等工作有關。
這樣的就業數據變化,不僅讓很多父母與學子對許多過往熱門、如今巨變的產業前景感到擔憂,也會讓目前相對熱門的科系,在幾年後又可能面臨(職缺)過度競爭的惡性循環。
尤其面對現在租金、房貸、生活物價都日漸高漲的時代,加拿大就業市場緊縮,更讓很多年輕學子感到壓力 ──畢業後大家都希望能夠「學以致用」,誰知卻遇到就業寒冬,甚至連基層職位都要和資深的職場老鳥競爭,在在讓年輕人對未來越來越沒信心。
房市低迷,藍領「高薪神話」備受挑戰
除此之外,加拿大的建築營造產業共減少了 2.2 萬個職位,也顛覆了過往人們對加拿大藍領人才「機會多、薪水高、福利好」的印象。
加拿大建築業過往確實以高薪、注重勞權等出名,但如今卻因景氣不樂觀、房屋開工數驟減,造成建築行業也難以倖免裁員命運。加拿大建築與開發協會主席戴夫.威爾克斯表示:「高昂的建造成本及低迷的消費者信心,是目前加國房市寒冬的主因。這造成開發商以及相關產業不得不裁員,未來更可能有將近 40% 的職缺減少,恐怕連帶造成更多的勞工失業問題。」
年輕人如何解決求職困境?
如今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下,日趨嚴峻的求職市場恐怕不會只是加拿大一個國家的問題,青年求職者該如何應對?以下提出筆者一些觀察與建議:
提早找工作
我的大女兒目前就讀渥太華大學法學院(加拿大的法律系學制是大學畢業後,再就讀 3 年法學院)。她在去(2024)年 9 月一入學,12 月聖誕節期間就開始尋找今(2025)年夏季的律師事務所實習工作 ──而她在今年 7 月開始暑期實習的同時,更已開始申請明(2026)年夏天的工作。
這實在讓我對現在年輕人所面對的巨大職場競爭感到心疼。回想自己以前攻讀加拿大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直到畢業前 3 個月才開始找工作,現在年輕人面對的競爭環境、真的不是當年的我可以比的。然而既然時代已經走至現狀,只能盡可能地於校園中提早準備職場技能、同時更積極地廣投履歷爭取機會了。
先求有,再求好,求職不限一時一地
今年夏天時我回臺灣時,順道去了日本名古屋、東京及橫濱旅遊,在日本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遇到很多來自加拿大,乃至其他來自歐美國家的年青人,紛紛到日本教英文或打工。
短暫聊天後發現,這些年輕人一部分是文科生在加拿大覓職困難,另一部分則是想到不同的國家增加閱歷。他們在日本的教學合約多數是一年,但之後仍有機會續約。
這段經歷不僅讓我切身感受到加拿大年輕人求職的壓力,也對他們堅毅地往外國尋求機會深感佩服。這樣的韌性不僅反映出 Z 世代絕非「躺平族」,也反映出這個時代的職涯選擇不再僅限一時一地、也不再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探索不同的國家職場、找到自己的發展節奏,還是有機會走出自己的路。
想換工作,不要先辭職
當就業市場疲軟的階段,就算想要換工作,也請務必先多加觀察。我知道這種「騎驢找馬」的說法相當「政治不正確」。但在就業市場不好的階段,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先求有,再求好」。因為每一個工作,總是有可以學習與磨練的部分,就算當下恨極了該工作,但是幾年後回首審視過去,仍多少可以發現一些自我成長的部分。
當然,如果你現在的工作讓你一直處於焦慮,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你的身心健康,那麼離職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只是因為在工作中失去動力,也不確定未來的發展,那麼在就業市場高度不確定的現在,最好還是先試試能否在目前工作中開發新亮點、努力挖掘當中令你喜愛的部分。
最後,在人工智慧及數位化、自動化加速改變職場的時代,儘管大量過去的職缺正在消失中,也不要忘記未來必將也有新的職業選項誕生。
誠摯建議年輕的你不要灰心,在就業市場低迷的階段,先試著把自已的才能「轉型」,並盡可能貼合市場的需求 ──因為絕大多數的我們只能順應時代,而不能與時代抗衡。但我們可以保持終身學習和彈性轉型,讓原本的專業能跨領域的發展、或擁有更多選擇。
天無絕人之路,職場遇到瓶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放棄了前進的動力。衷心祝福每一位正在努力克服困境、突破瓶頸的你。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加拿大的就業寒冬現場:青年失業率創新高,連實習都要「提早一年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為什麼同樣的履歷,在台灣叫做不穩定,到了歐洲卻被視為經驗豐富?
●「若沒有實力,誰在乎你懷才不遇?」──不順遂的求職路,讓我明白「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