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核貸破萬件 高齡推升獨老宅翻倍
在高齡化浪潮下,「以房養老」熱度再起。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2025)年9月底,全台16家國銀承作的以房養老業務,累積核貸件數首度突破萬件、達1萬14件,核貸總額上看583億元,單季新增372件、金額上揚25億元,改寫歷年第3季同期最佳成績。與此同時,全台「獨老宅」數量也倍增,顯示老年族群「以屋換養」與「獨居化」現象同步上升。
以房養老之所以能重拾成長動能,銀行業者分析,關鍵在於3大趨勢:其一,今年房市交易冷卻,許多長者轉而以房產作為退休金來源;其二,房價上漲提升了房屋鑑價與可貸額度;其三,政策支持明確,行庫配合政策任務納入考核,且不受《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限額規範,讓銀行操作更具彈性。
統計顯示,六大行庫依舊是市場主力,合計承辦9,703件、核貸553億元,占整體97%。今年第3季以土地銀行表現最亮眼,新增核貸154件、金額7.5億元,穩居業界第一;合作金庫以74件、5.8億元居次。若累計今年前3季,合庫新增件數與金額各達273件、21億元,約占全體四分之一。
銀行主管指出,高齡者「以房養老」接受度大幅升高,已從過去倚賴子女供養的傳統觀念,轉向「以房換養老」的自主規畫。例如雙北地區房價近年漲勢顯著,若房屋估值從2,000萬升至2,400萬元,以6成成數計算,可多貸約240萬元,換算成30年期、年息2%條件下,每月可多領8,000元養老金,吸引力大增。
以房養老政策自2015年底上路至今,已經成為高齡社會的退休工具之一。儘管早期民營銀行多因壽命風險與不動產價格波動而退場,但六大公股行庫繼續扮演政策性金融角色,成為市場重要支柱。
然而,國內「獨老宅」現象也愈發明顯。根據住商機構統計,截至今年第1季,全台僅老年人口居住的住宅達85萬宅,其中「獨老宅」有65.5萬宅,與10年前相比幾乎翻倍。六都當中以新北市與台北市最多,分別為16.5萬宅與11.6萬宅;成長最大則為桃園市,10年間走高逾1.2倍。
房仲業者指出,年輕世代選擇分戶、自住趨勢,使得長輩獨居比例攀升,反映家庭結構變遷與老年化加劇的雙重壓力。未來高齡住宅需求將擴增,除帶動電梯住宅、醫療資源與社區照護設施需求外,也可能促使更多銀髮族評估「以房養老」的可行性,形成政策與市場的交集。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