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台灣史上最高軍事預算
[NOWnews今日新聞] 先說結論再論述。
※軍事預算突破GDP3%
※不是用9495億台幣去買
新聞
行政院會8月21日拍板定案明年度中央政府歲出共編列3兆350億元。其中國防支出整體金額直衝9495億元,占GDP約3.32%。
軍事預算突破GDP3%
國防經費佔一國GDP的百分比被視為是備戰指標,以歐美國家為例過往在蘇聯赤色紅軍的威脅下,歐美國家的軍事預算都相當高昂,冷戰時期美國維持著相當高昂的國防預算,北約各國也在美軍的「安全紅利」下維持著繁榮經濟,冷戰後美國開始要求北約各國家化武裝,具體指標就是軍費支出要達到GDP的2%,但這項要求很少西方國家達成。
俄羅斯2022年侵略烏克蘭後,各國積極援助烏克蘭各項武器,美國也順勢要求北約各國要將軍費提高到GDP的2%,除將軍費增加到GDP的2%以外,許多國家也紛紛加入北約,甚至是恢復過往已經廢除的徵兵制!這原因在於人類是陸地動物,攻佔的意思就是攻擊與佔領,佔領需要人,也就是龐大的義務役士官兵。
歐洲各國在美國壓力下紛紛將軍費增加到GDP的2%,但各國採取的方式卻巧妙不同,簡單的說離烏克蘭戰場較近的羅馬尼亞、波蘭,增加軍費的幅度自然不用說,國際軍火現貨市場上可謂能買就買-萬一俄羅斯擊敗烏克蘭西侵時使用;有些國家則採取「拖」字訣,等烏克蘭局勢穩定後就不用增加軍費了;更聰明取巧的國家是將海巡經費納入,有點灰色地帶,到底海巡是否算是軍職人員?海巡職責到底列入交通部、內政部還是國防部?各國各異並無統一標準,上述做法一個主要目標達到美國對北約外交上的要求。
台灣新軍事預算也將海巡295億元納入,其他還有特別預算1868億、非營業特種基金654億、退輔會1064億、國土安全防衛韌性1176億等。
不是用9495億台幣去買
許多軍事迷看到這9000多億台幣的軍事預算一定會興奮地跳起來,這樣多錢買F-35戰機都不是問題,是這樣子嗎?並不是。
目前已知國防預算為5614億,特別預算1868億(新式戰機、海空戰力提升計畫等),固然陸軍購買海馬斯多管火箭、M1A2T戰車與M109A7自走砲,但相對的卻也有些裝備買不到,例如E-2D預警機拒絕出售,即使這種再怎樣看都是防禦性的武器系統,美國依舊不予出售。倒是許多小型武器就立即交付,例如美商供應的無人機,交運速度創下台美軍售紀錄。
就一般民主國家來說,軍事預算分為三大塊:採購、維持、研發,正常狀況是維持佔了預算一半,剩下的25%是採購與研發,每年或是每一屆政府的作法會不盡相同。許多軍事迷可能會有個錯誤認知,當兵要錢沒有錯,但沒想到要花那樣多錢。承平來說,台灣軍隊的薪資水準不高但依舊是國防預算的大宗,維持又分人員維持與裝備維持,粗略各佔25%,簡單的說,上述9495億只有一半能買軍備。
其實東減西扣下來,大約只有5614億可買武器,與近幾年台灣100億美元相較,其實成長了快一倍,這一方面是武器系統越來越貴,一方面是中國軍事投資越來越大,兩岸軍事實力差距之大連先前的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也曾呼籲,台灣要將軍費提高到GDP的10%!本文前述的將海巡與防衛韌性預算「灌」到軍事預算的作法雖然算是突破軍費佔GDP的3%,但真正能買武器的還是只有那樣多錢。
用這種方式彰顯台灣防衛決心,或許是無法編列真正軍事預算下的首選方案,不過得在有限軍費下採購台灣真正需要的武器恐怕是當務之急,軍方高層要設想的是,未來台海戰場上是不是按照美軍規劃走?先前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中將(Samuel Paparo)提倡的台海「地獄景象」(hellscape),近期不就一一浮現?蘇澳的無人艇比武大會,近期美方大舉銷售台灣無人機都是案例。
美方的規劃有好有壞,台灣還有時間也有經費可以選,得好好選。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