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財赤 議員促押後非急迫項目 業界:財赤非叫停理由
面對龐大財赤下,政府在工務工程的開支卻不斷擴大。立法會今日(17日)辯論「檢視工務工程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的議員議案。
身兼行政會議員的議員陳克勤提出相關動議,促請政府進一步檢視未來工務工程的優次,考慮押後非急迫項目,優化公共資源分配,以紓緩政府的財政壓力,避免削減涉及民生的開支,並確保更有效地運用公共資源,令重點經濟及民生建設項目提速提效,盡早為香港經濟及民生帶來正面效益。
他指政府在2019年財政出現赤字,5年入不敷支,現時的財政可謂嚴峻,政府採取多項節流措施,包括取消部分民生津貼,不同程影響市民生活,雖然「樣樣到慳住先,但留意到工務工程開支一年比一年多」,在財赤下增幅愈來愈大,由2021/22年的700億港元增至2025/26年的1,200億港元,但必須留意公共資源係市民的共同財富,要用得其所,故要審慎檢視工程的優次。
他舉例,在3月提出暫緩區域供冷工程,因採用新技術可降低成本及更具能源效益,而政府亦認同並押後項目,省回400億港元開支。他指政府必須建立更明確的評估架構,改革理念,不單要制訂單一部門的採購政策,加強工程工務監管,確保不要超支加重庫房負擔。
提出修正案的工程界議員盧偉國指關稅戰令全球經濟不穩,各行各業,包括建造業亦受到波及,,分已出現經營困難。他指財赤不是叫停公務工程的理由,恰巧是要注入「活水」,不要重蹈業界「一時做死,一時餓死的覆轍」。
另一議員何敬康亦提出修正案,指部分工程項目需要聘顧問公司,但顧問費昂貴會左右工程開支,應檢視受聘顧問公司的效率及減少性質相近的評估,而近期的工程均由數間公司負責,到底有否提供良性競爭值得研究。他又舉例審計署報告揭發屯赤連接路多份顧問合約延期,涉及額外40億港元開支,相關增幅令外界質疑工務工程監督。他又指現時的工程項目的審批流程仍然繁複,導致出現大量文書工作,要求政府審視。
對於有議員質疑顧問公司費用高昂,建築、測量、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反駁,指明顯與事實不符,事實上受到經濟和樓市放緩的影響,本港的私人發展項目和工程量大幅減少,顧問合約投標價出現割喉式的惡性競爭,很多業界公司均面臨困難,要減薪裁員,甚至被迫結業。
至於部分議員指工務工程的開支不斷上升,他指開支上升因北部都會區已進入建設階段,故要求維持每年1200億港元開支。他指業界逾30萬從業員,連同家人達上百萬人,業界認為不應因一時的經濟情況及財赤的問題而減少投資,相反不少國家及地遇上經濟不景,私人市場放緩時,政府反而會加大基建投資及加推工程項目,以避免經濟螺旋式地收縮,對就業和消費造成進一步的打擊。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