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指AI眼鏡超預期數倍 料3年內年出貨量逾5百萬
小米(01810.HK)AI眼鏡項目負責人李創奇透露,AI眼鏡是由董事長雷軍親自拍板,同意立項。首款AI眼鏡在6月底正式發布,之後很快就缺貨。李創奇希望,小米AI眼鏡的3年內的年出貨量,可能超過5百萬,而中國有7億多的近視人群,智能眼鏡的出貨量可能會超5千萬。
小米的AI眼鏡重40克,雷軍形容為"面向下一代個人智能設備",隨身的AI入口,支持線上線下全渠道配鏡服務,搭載第1人視角相機,有1200萬像素高清鏡頭,可沈浸式拍照和錄制視頻,支持第3方應用軟件視頻通話、直播,實時分享;還可以化身開放式耳機,起售價1999元。
目前小米之外,百度、Rokid、閃極、影目等多家企業,都推出AI眼鏡;在產品設計、定義上,不同廠商之間仍有分歧。李創奇向內地傳媒透露,為了令項目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成功,他們幾乎全部選擇最貴的元器件。雖然目前1999元的價格有毛利,但對於整體的投入來說,依然是虧本的。
李創奇認為,目前整個智能眼鏡供應鏈的水池仍然太淺,小米未和其他品牌拉開質的差距,但各個方面都稍勝一籌,在小米產品發布會後,AI眼鏡銷量超過團隊預期好幾倍。他說,如果以手機行業類比,AI眼鏡現時還處於iPhone 初代機的時代,整體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
他表示,AI眼鏡目前仍要依賴手機存在,而手機廠商為了首要保護用戶的隱私、續航等,不太可能為其他公司的眼鏡開放太多權限。而眼鏡連接手機時,後台有大模型應用支援,其他廠商拿到的算力一定會被限制的。
據統計,去年全球Al智能眼鏡銷量234萬副,RayBan Meta佔比超過96%。Meta整個Reality Labs 的人員規模超過19000人,又入股全球最大眼鏡公司依視路,成為其他參與公司難以逾越的門檻。今年AI智能眼鏡銷量可能達到550萬副,增長主要來自於小米、三星等大廠的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