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高齡的哥死結未解 拆彈促強制淘汰
八旬的士司機前日在荃灣一酒店撞斃菲籍遊客,引發各界對職業司機老齡化的關注,翻查數據,本港近年每年約有4,000多宗的士意外,涉及65歲以上司機的佔比高達約22%;的士之外,持有商用車輛駕照的65歲或以上人士更多逾10萬名,佔整體商用車駕照數目28%(見表)。而立法落實商業車司機70歲以上須一年一檢則一拖再拖,落實無期。有議員斥,只有香港才會出現「80歲的老人家揸營業車」;有議員則促請當局訂定強制退休年限,或強制規定年長司機必須駕駛配有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輛。但業界人士則指,現時75歲或以上的前線的士司機僅「一千幾百個」,要求當局勿一刀切。
一輛的士在前日下午2時左右,駛至楊屋道8號如心酒店地下出入口時懷疑失控,高速剷上行人路再直撞牆壁,一名菲律賓籍男遊客慘遭的士猛撞埋牆,送院後不治。80歲男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被捕,現正扣留調查。
菲律賓駐香港總領事館向死者家屬致以最深切的哀悼,並為逝者祈禱,願他安息。據悉,死者遺體現時安放於葵涌公眾殮房,菲國總領事館正協助死者家屬,預計家屬將抵港安排運送遺體事宜。執法部門則繼續調查案件。
各界關注八旬司機駕駛商用車的安全性,截至2022年,本港有近36萬人持有效「商用車輛」正式駕駛執照,當中65歲或以上年長司機有逾10萬人,佔整體28%。而近年統計又顯示,年長的士司機的意外比率的確較高,自2018年至2022年,每年平均約有4,356宗涉及的士司機交通意外,當中涉及65歲或以上司機的約有948宗,佔約22%。
議員管浩鳴昨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前日發生的意外應可避免,政府必須下定決心去面對公共交通司機老齡化的問題,「一個80歲的老人家,可以揸營業車,我相信也只有香港才能容忍。」議員張欣宇向本報表示,「對一啲年長司機,唔畀佢哋搵食,喺香港係唔現實,一刀切都未必係咁合理」,較易參考的標準是看保險要求,若司機無法購買保險,「都冇咩理由再畀佢繼續揸車」。
張又建議政府立法規定,若司機已屆一定年齡,例如65歲或70歲,須強制要求使用科技輔助駕駛,包括車輛必須配備「自動緊急煞車(AEB)」功能等,以提升整體的安全性,強調有關功能在私家車已相當普遍,並非超豪華的配置。
智慧出行聯合商會主席周國強指,現時逾半前線的士司機年齡介乎50至65歲,75歲或以上的司機僅「一千幾百個」,政府不應就個別事件而一刀切,應探討如何確保司機的健康狀況。他指出,香港人口老化嚴重,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如果一到某個年齡就唔畀做某個工種,唔太合理」,會對前線司機造成很大壓力,「好似淘汰佢哋」。
周提到,最近一年的士司機人手短缺情況有好轉,以往夜間司機短缺率達12%至13%,但現時短缺率降至5%至6%;而日間司機的短缺率,亦由以往的3%降至現時的約1%,他相信,隨着網約車合法化及的士駕駛執照考牌制度放寬,將有更多人入行。
此外,政府兩年前提出,建議商用車司機提交體格證明的年齡門檻,由70歲降低至65歲,並由3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原定去年第3季至年底可落實執行,但至今落實無期。周國強表示,絕大部分65歲的司機仍很健康,與其將續牌體檢年齡門檻下調,不如增加現有的體檢種類,並按年齡及身體狀況訂定驗身的頻密度。「年紀大嘅司機加多幾項身體檢查元素,例如反應、握力等,無可厚非。」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高度關注事件,認為現行法例規定,所有年滿70歲或以上的駕駛人士(不論私家車或商業車輛),在續領駕駛執照時均必須提交醫生簽發的體格檢查報告。但該門檻足以年齡劃線,而非健康狀態為核心,建議政府參考最新醫學實證,對70歲以上續牌人士的體檢要求,加入更科學化的身體及判斷力評估,包括反應速度和慢性疾病管理,逐步推動「以健康取代年齡」的新發牌理念。
該會又呼籲全體司機,不論年齡及性別,一旦駕駛期間感到身體不適,必須馬上在安全地點停車休息,並通知家人或管理人協助跟進。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