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李智穎:外資回流成港股重要推力
港股市場今年表現亮眼,科技、新消費板塊輪番發力,推動恒生指數於上星期升穿25000點關口,創近三年新高。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大中華區股票主管李智穎指,熱潮吸引外資回流,港股聚集了大量電商、遊戲板塊的上市公司。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令許多海外投資者重新看好並加碼這些板塊,成為重要推力。同時,內地企業二次上市活躍,直接利好香港的銀行和交易所,這些龍頭公司的海外投資者提供了便捷的投資渠道,部分公司H股股價甚至高於A股,提升了港股整體交易量和活躍度。
展望後市,李智穎認為,從當前最高點看,恒指繼續大幅上行的空間不是太多,但個別股票仍有機會。她指,人工智能技術的提升能否切實轉化為雲計算相關企業以及電商、遊戲板塊的盈利增長,需要等待第二季業績發布後更清晰驗證。同時,李智穎提到,由於部分公司參與外賣市場競爭,機構已調低其2025年盈利預期。若此類競爭停止,相關公司盈利可能恢復,將對港股整體表現形成正面支撐。她提醒,部分個股股價已炒得有點高,建議投資者考慮適時獲利。
水泥股或率先受益於反內卷舉措
近期市場掀起「反內卷」,李智穎指,現時反內卷與2016年「去產能」實施主體存在明顯區別。2016年時相關產業的供應主體多為國有企業,在產能控制、生產調整等方面具備快速響應的能力,政策效果能夠迅速顯現。不過現時以太陽能板塊為例,民企佔據主導地位,效果顯現的速度可能較慢。
李智穎提醒,投資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產能控制的節奏和效果。部分板塊因反內卷預期已出現上漲,但由於實際效用的顯現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需警惕風險,適時獲利。她認為,水泥板塊可能率先受益於反內卷舉措,因為水泥板塊供需關系並未如市場預期般疲軟。同時,水泥具有運輸受限的特點,區域市場相對獨立,產能調控的效果可能更快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