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播放的奇幻現實:當世界按下「快進」,我們得到了什麼,又錯過了什麼?
你會用倍速播放嗎?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待看清單」越長越大,社交媒體上關於最新熱播劇的討論,則像永不停歇的跑馬燈,催促著我們,討論內容過了兩三天已經乏人問津。「資訊焦慮」和「錯失恐懼症」夾擊下,因應時代,「倍速播放」的觀影方式應運而生,迅速成為許多人看劇的標準配備,有人將這種追求形容為「時間性能比」(Time Performance, TP) 的最大化。從1.25倍、1.5倍、2倍,有些平台甚至提供的3倍速選項 ,世界,集體按下快進鍵。
坦白說,我絕對是重度倍速支持者,而且已由早期的1.25X,提升到1.5X 甚再 1.75X 當標配,要不,真的看不了那麼多,除了看動畫,也看很多教學,沒有倍速,真的應付不來。當然,有些作品,也會調回1X,但只能說,越來越少。據某些傳言,早在2021年左右,已經有約三成用戶會開倍速,情況,越來越嚴重。
快進,最直接的好處莫過於節省時間 。一部3小時的電影,用1.5倍速觀看,只需2小時便能結束 。這使得我們能更快清空永無止境的待看清單 ,緊跟潮流。出乎意料的是,對某些人而言,倍速播放甚至能提升專注力,可以選擇加速,反而解放了他們看劇喜好。
當然,倍速播放也引來不少爭議。創作者們擔心,精心編排的節奏、演員細膩的情感、鏡頭語言的巧思,都會在快轉中消失殆盡。2019年Netflix正式推出倍速播放功能時,就曾引發Hollywood導演和演員的強烈反彈。
影視作品的確有其【作者的節奏】,創作人認為最佳的欣賞方法,但反過來,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節奏】,因應節奏不同,作品的訊息也會很不同,如,當電影變成曾經流行的【一分鐘說電影】,幾乎一切影像設計都會被破壞而失去價值。反過來說,2025年的世界,被超速寵壞的觀眾也回不去了,那一方更重要?可以增加消耗提升使用量?或者藝術性會被折損?好處壞處很難一言而盡,或者,這是另一種【作者已死】。
本文來源自:ShadowZ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