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龍鼓灘及屯門西發展產業 發展局:屯門西多工業設施不發展住宅
發展局建議在屯門龍鼓灘及屯門西,填海約190公頃及改造約111公頃土地,定位為「智綠產業港」,當中近六成用作發展4個產業。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佩玲表示,龍鼓灘和屯門西的交通方便,發展綠色及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以及現代物流業及內河碼頭4個產業,都需要海、陸、空的交通便利。何佩玲指,諮詢後落實設計才可訂定具體造價,但相信地區水域較淺,填海費用不會很貴,當局亦對片區開發持開放態度。
何佩玲在電台節目表示,前年就土地到立法會申請撥款時,提過在屯門西發展住宅,但屯門西較多工業設施,會帶來空氣污染或噪音等問題,機場三跑道啟用後,亦限制屯門西發展的高度,可興建單位數目不多,加上政府中長期已覓得足夠土地應付住宅需要,因此放棄發展住宅。
何佩玲又指,希望以園區式發展龍鼓灘及屯門西,以園區公司管理園區不同企業佈局,令園區發展較整齊及有系統。她又指,龍鼓灘填海亦較最初建議少三分之一,是已考慮龍鼓灘村居民意見,填海不包括村前的沙灘,減低對生態的影響。
盧偉國:發展龍鼓灘可更好利用市場力量 帶來商機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盧偉國在電台節目表示,「智綠產業港」發展的4個產業,可與北部都會區不同的片區產業作互補作用。他又認為,今次發展可更好利用市場力量,認為政府可考慮以「片區開發」模式發展,指出本港的私人發展商並非只有興趣建屋,只要政府有好的發展計劃,相關產業可在新開發土地上「落地生根」,並帶來商機,私人發展商都會有興趣參與。
團結香港基金:無住宅發展收入下 發展商對片區發展興趣不大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指,認同政府不在龍鼓灘及屯門西發展住宅,但發展綠色產業或循環經濟等都難以即時帶來經濟收益,地產商在沒有住宅發展收入下亦對「片區發展」興趣不大,相信項目最終要以政府自行融資為主,認為政府需考慮中短期的融資。
葉文祺在電台節目指,本港的廢物回收率不高,現時內河碼頭的使用率亦只有兩成,建議「智綠產業港」應透過搬遷棕地,騰空現有棕地位置作其他發展,加快資金回籠,亦可透過園區公司作融資或發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