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鼓灘填海擬造地190公頃 較原方案減三分一 冀2029年產首批用地
港府擬在龍鼓灘填海連同屯門西重新規劃成「智綠產業港」,發展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和現代物流業/內河碼頭,但不會發展住宅。發展局解釋,香港中長期不乏房屋用地。局方預料會在近岸填海造地約190公頃,包括約145公頃位於龍鼓灘及約45公頃位於屯門西,較2020年原先的填海方案減少3分之1,減少對龍鼓灘村及生態造成的不良影響,連同現有用地,共提供總面積約301公頃的新發展土地。而項目料提供3.5萬個就業機會。當局期望以2028年年初開始在龍鼓灘填海,及在2029年產出首批用地。
發展局提到,龍鼓灘/屯門西位於新界西端,北面是流浮山、尖鼻咀和白泥一帶以及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屬於北部都會區的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與前海對接。而從龍鼓灘/屯門西經屯門赤鱲角連接路前往東涌和香港國際機場只需約10至20分鐘。局方認為4個綠色產業能可充分利用龍鼓灘/屯門西獨特地理優勢及便利的交通網絡,並與區內現有作業產生協同效應。
局方們建議採用現代化及井然有序的園區式發展,其中龍鼓灘會發展綠色/新能源產業,預留約54公頃土地作綠色 /新能源的儲存和製造設施(例如生物柴油、綠色甲醇、 綠氨和液化氫等);以及約 47 公頃先進建造業園區,可作研發、測試、認證、生產及儲存,如設置 「組裝合成」建築法、「機電裝備合成法」、生產預製鋼筋 及可持續混凝土的相關設施。
屯門西則會發展循環經濟,局方建議約32公頃的土地作回收再造業相關設施、園林廢物回收處理設施及其他循環經濟產業,亦協助本地綠色科技產業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具有商業價值的市場產品,例如將本地廢料升級再造成高價值產品,如聲學超材料產品及無電製冷和創冷產品的核心原料。該區亦會發展現代物流業,預留約39公頃土地。
局方指佔地65公頃的內河碼頭近年的泊位使用率處低水平,因此縮減用地,料能維持內河貨運並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增長,同時提供規劃彈性容許土地作其他因應政府政策及環球發展的現代物流業用途。
不過,屯門西地區原先曾被考慮規劃以住宅發展為主,局方最新指,考慮持份者和業界意見後,認為應善用地理優勢,提供更多空間以發展不同產業,又說如果在工業為主的屯門西地區發展住宅,與周圍的產業用途未必兼容,再加上中長期香港不乏房屋用地,因此認為該處應集中產業發展。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