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稅始終係大數 「控煙10招」難睇好
政府早前推出稱為「控煙10招」的短期控煙措施,包括明年元旦起禁止於「已劃線的巴士站及候車亭」內吸煙;將學校、醫院等設施的出入口範圍劃為禁煙區,違者可被罰款3,000港元。惟本報統計發現,新增的禁煙區超過5,000個,衞生署控煙酒辦前線執法人員僅125人,財赤之下恐難增加資源,加上當局卻又指暫不考慮使用閉路電視等證據,難免讓人擔心「控煙10招,恐得啖笑」。
上月20日何文田佛光街近何文田廣場對開小巴站,一名七旬老翁候車期間遇上一位「扯煙」中年男子,於是作出勸喻,吸煙男子聞言後表現激動,雙方發生爭執,老翁妻子上前勸交,被吸煙男打傷,暈倒在地,吸煙男涉嫌「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被捕。連上海、澳洲、台灣、吉隆坡,甚至日本亦一樣發生過「勸人咪吸,結果被打」事件。
據本報統計發現,將「已劃線的巴士站及候車亭」 、學校、醫院等設施的出入口範圍劃為禁煙區後,新增的禁煙區將會超過5,000個,但目前主要負責執法的衞生署控煙酒辦,卻只有125名前線執法人員,相對之下,據政府統計處資料2023年5月至8月做的統計,15歲及以上有吸煙習慣的人數多達626,700人。姑且便當大部分煙民都是很有公德心的,但套用「社會上有4%的人毫無良知」,626,700的4個巴仙也有25,000多人。
另一方面政府財赤高企下,恐怕也很難增加人力資源協助執法,但當局亦似乎無意要借助科技,當局早已表態「控煙十招」執法上,暫時不考慮使用閉路電視等證據,需要控煙酒辦人員親身到場執法,終日說科技改善人的生活,港府想要有效控煙卻不積極引入科技提升檢控率,「天眼」裝設只是協助偵破兇殺、爆竊案,相當浪費。
違例吸煙雖然及不上殺人、爆格那麼嚴重,之不過何文田吸煙男「好打得」事件,正好說明了不嚴格監控違例吸煙人士,隨時小事都會變大事。在過去3年,控煙酒辦接獲的違例吸煙投訴或者轉介個案數字不斷上升,分別是13,732宗、18,398宗及24,311宗,惟衞生署發出的定額罰款通知書數字分別是6,296份、10,261份及13,488份,是否有人「你有你禁,佢有佢吸」,如果現在還不趕快引入科技協助檢控,過了明年元旦「你便知味道」。
其實港府想減低吸煙率,辦諮詢又得出了逾九成受訪市民,支持進一步降低香港吸煙率,既然連整體社會也對推動無煙香港有廣泛共識了,卻還不放開手腳辦事,顯然所牽涉每年數十億元的煙稅收入,令全面禁煙有很大挑戰。如果真的想減低吸煙率,應該強制新一代不許接觸煙,包括設定某一年份出生的人不許買煙,從而逐步令新加入吸煙的人士絕迹,特別是香港有七成煙民早在19歲或之前便開始每周吸煙,禁煙理應針對青少年做工作。
另外,2022年有機構與本港大學合作,調查本港青年吸食電子煙的行為及因素,發現逾兩成受訪青年曾經吸食電子煙,有一成半是電子煙的「現在式」使用者,更有人誤以為電子煙的危害及成癮性不及傳統香煙,控煙的工作錯在以為透過大幅增加煙草稅,可減低本港吸煙人口,結果到頭來不僅庫房煙稅收入大跌,私煙集團卻「肥到着唔到襪」,還或多或少地「肥」了電子煙那邊的市場。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