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行多步都懶 收廢站堆垃圾山 元朗人惡臭送飯
政府早前推行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但被質疑未能完全改善。繼早前有政黨調查指元朗區垃圾收集噪音大、有氣味、影響吃飯作息之後,該黨有成員發現區內一個垃圾站對開的臨時廢物收集站出現「垃圾山」,堆滿包括床褥等大型家具,還有卡板、發泡膠箱,甚至廚餘,且一個月連續多次到場視察均未見改善,由於廚餘發出惡臭,鄰近居民經常要關閉窗戶。另外亦有議員指元朗市中心7個大型的垃圾站中,逾半均有類似問題。食物環境衞生署指今年上半年,在該垃圾站一帶已向違例人士發出27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又承認該處的非法棄置垃圾活動有所增加,會加強採取執法行動。
該政黨成員莊展銘近月觀察元朗大棠路垃圾站的衞生情況,按他在社交平台貼文及附帶的圖片所見,「垃圾山」較欄杆高近一倍。最先在6月9日上載的照片,在垃圾站對出的臨時廢物收集站有床褥、大型傢俬等雜物;同日另一張上載的照片,則堆滿發泡膠箱、木製傢俬之類的物件。
他在6月10日再上載一張照片,「垃圾山」中有卡板、冷氣機零件、剩菜殘羹、袋裝垃圾之類的物件,其後在6月15日和16日上載的照片甚至有電動輪椅、榴槤殼之類的物件,及後在7月1日上載的照片,則有發泡膠箱及木製傢俬,反映近月該處的衞生情況沒有改善。他在相關貼文指廚餘廢物會發出惡臭,影響附近居民,導致居民經常要關閉窗戶。
對於現時政府環保政策及開支,莊認為現時政府推動環保教育、處理可回收物件及回收廚餘,但效果成疑。他認為社區回收與市民息息相關,政府確實需要重新檢視回收政策。他早前在社交平台貼文引述環保署網站數據顯示,自2021年至2023年的3年間,該署平均每年用於各項活動的開支超過70億元,3年合計超過200億元。莊認為垃圾站衞生情況「不得不讓人對環保回收工作的成效打上問號」,建議政府重新檢討已推行多年的三色回收箱成效,並盡快制訂符合市民大眾需求的廚餘回收政策,才能真正把香港打造成智慧科技城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先行者。
食環署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大棠路垃圾站外所設「臨時廢物收集站」,供附近居民棄置大型家居廢物之用,每日均會派員清理並根據實際情況加強收集服務。該署表示,已提醒市民切勿在站外棄置垃圾或廢物,亦不時派員巡查和執法,以遏止非法棄置垃圾的問題。根據紀錄,今年截至6月30日,該署在上述地點一帶向違反潔淨法例的人士發出共27張定額罰款通知書,而因應近期該處的非法棄置垃圾活動有所增加,該署會加強採取執法行動。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