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濂:暫接逾1500宗投資移民申請 料帶來460億元投資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去年3月推出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投資推廣署已接獲逾1500宗申請,預計將為香港帶來超過460億港元投資金額,而其中超過670名申請人已獲正式批准。
4成投資認可基金 3成屬股票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上表示,已獲核實符合投資規定的有712宗申請,當中申請人總投資金額超過210億港元,投資類別以證監會認可基金最多,大約佔4成,股票佔大約3成,以及債券超過1成,其餘2成是多種投資種類,包括投資相連壽險計劃、開放式基金型公司、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房地產,以及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等。
陳浩濂指,港投公司已經就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的首批資金配置,委任四家基金經理,首批配置資金管理規模約8.6億港元,投資賽道包括低空經濟、樂齡科技、智慧生活以及科技推動的文化娛樂體驗等。
推優化措施後每月申請平均倍增
陳浩濂又指,優化措施今年3月1日推出後,每月申請數字有明顯增長,較首年每月平均申請數字大幅上升一倍,反映申請人及市場對新計劃信心日益增強。
計劃經投資推廣署推廣後,吸引了9000多宗諮詢,但暫時只有1500多宗申請,有議員認為,諮詢與實際申請存在落差,是否會考慮降低投資物業門檻,陳浩濂回應指,優化措施只推出幾個月,仍需時間觀察成效,又指與20年前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比較,認為今次申請反應十分熱烈,暫時住宅和非住宅物業投資比例合共佔整個總投資金額少於1%。
物業投資比例少於1% 林健鋒:政策嚴重脫節
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質疑,房地產投資佔一個極小比例,反映政策設計嚴重脫節。他指,有些申請人反映投資物業門檻太高,物業成交價5000萬,但當中物業總投資上限1000萬,對比其他地區容許住宅投資全數計入總投資額,認為香港政策欠缺吸引力。他又指,政府經檢討後仍不夠其他地區靈活,變相懲罰了想來香港置業的人,建議將物業成交價降至2000萬,或廢除5000萬門檻,希望政府可以認真檢討物業投資門檻,以助穩住樓市。
至於申請時間方面,投資推廣署總行政主任(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辦公室)茹勝祥指,就淨資產審查和投資規定審查的申請,如果申請人文件齊備,一般約需3星期就可完成審批。另外,入境處助理處長(簽證及政策)翁榮楨指,入境處「原則性批准」大概需時3星期,其後申請人再提交文件約需一星期可獲「正式批准」。
另外,投資推廣署家族辦公室團隊截至5月,已協助逾190間家辦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另外有約150間家辦表示正準備或已決定來港,應能達成施政報告中提到,2022年至2025年之間協助不少於200間家辦來港的目標,認為家辦和高資產淨值人士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