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人才子女申資助大學增 修訂資格確保公帑運用合理
政府修訂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及申請資格,透過人才計劃來港的受養人,須居港滿兩年才能申請。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以往有人才子女從未在香港生活,透過自修生應考文憑試,再以本地生身分申請資助大學,相關申請有急速上升的趨勢,上學年有約1000宗。
蔡若蓮在本台節目表示,修訂申請資格能確保公帑運用合理,及其他學生申請資助大學不受影響,又指受養人子女越早來港居住,對適應香港生活有幫助。蔡若蓮指,新安排設有一年過渡期,在27/28學年生效,但有過渡安排,首學年只要求受養人居港滿一件,在28/29學年才全面實施,相信家長有足夠時間安排子女來港。未符資格的申請人,仍然可透過非政府資助方式申請入讀。
華府禁哈佛收國際生 蔡若蓮指本地大學收約60人入學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本港多間大學受影響學生招手。蔡若蓮表示,共收到約1100宗查詢,本地大學已接納約60宗入學,認為香港的大專院校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反映香港教育高度國際化及多元化。蔡若蓮指,香港國際生多元,其中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有1600多人,升幅達3成。
蔡若蓮:按需要調整院校4成非本地生限額
蔡若蓮又指,早前與八大校長見面,反映本地生申請宗數倍升,部分院校4成非本地生限額已用完,認為吸納尖端學生的容量,有需要提升,教育局會按需要調整。
教資會指新一份《大學問責協議》 有權調整對大學資助
教資會與八大簽署新一份《大學問責協議》,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在本台節目表示,院校有相當的自主,但要確保公帑運用及社會責任,有問責需要。協議新增「調整資助」段落,要求院校提交數據,證明財政穩健及收生理想等,教資會撥款時會參考,有權調整對大學的資助。
協議內容新增策略方針,提及國家主席習近平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鄧特抗指,香港的大學是國家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希望能進一步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