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築牆封鎖約旦河西岸小鎮 居民批淪大型監獄
以色列持續封鎖加薩走廊(Gaza Strip)之際,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小鎮辛吉勒(Sinjil)週四(7月3日)傳出近期被兩層樓高的金屬圍牆與鐵門所環繞,僅留下單一出入口供居民進出,形同「大型露天監獄」。
根據《路透社》報導,當地52歲的居民沙巴內(Mousa Shabaneh)指出,他位於小鎮邊緣的苗圃曾經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卻被以色列政府所築起的圍牆一分為二,苗木也因此遭到焚毀。他並表示,「我們現在被圈在裡面,連樹都救不了,辛吉勒現在就是一個監獄。」
以軍聲稱,圍牆是為防止辛吉勒居民對鄰近高速公路投擲石塊與汽油彈,目的是「保障地區安全與秩序」。然而,副鎮長福卡(Bahaa Foqaa)指出,這堵牆將8000名居民困在不到10英畝的區域,使得他們與原本可進行耕作的2000英畝私有土地隔離,形同斷絕居民生計。
據了解,自從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在2023年10月突襲以色列後,約旦河西岸的軍事封鎖行動持續升級。雖該區未如加薩遭全面轟炸,不過已有數十個巴勒斯坦城鎮遭圍牆、路障與軍事檢查哨重重包圍,許多道路不定期遭到封鎖,居民日常出行因此受限。
辛吉勒居民、私人健身教練艾旺(Sana Alwan)表示,過去到拉馬拉(Ramallah)通勤只須30分鐘,如今動輒耗時3小時。她無奈地表示,她因此無法準時赴約,已失去部分客戶,「我們一半的生命都耗在路上。」
《路透社》報導指出,巴勒斯坦部分官員認為,以軍設置圍牆與飛行檢查站的真正目的是「意圖瓦解巴勒斯坦人的經濟」,藉此打壓民心。上月,巴勒斯坦總理穆斯塔法(Mohammad Mustafa)表示,「他們正設法讓我們的人民無法生存,這將促使更多人與激進團體靠攏。」
目前,約有70萬名以色列人居住在1967年後遭佔西岸定居點中,國際普遍認為該舉違反《日內瓦公約》,不過以方則堅稱,其定居行動「有歷史與聖經依據」。以國防軍發言人則回應稱,「在複雜的安全環境下,我們的行動旨在保護以色列平民,相關檢查哨與路障的調整是必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