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多範疇精準投放資源 高拔陞:料節省逾10億元
醫管局轄下多個小組自前年起,從不同範疇進行研究,並善用科技,在採購、資源投放、及開支等提出多項建議,提升局方的運作表現及效益。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估計,各項措施已節省逾10億元,節省開支越多越好,但暫時難以估計未來節省的幅度,局方會繼續推行更多智慧醫療及綠色醫院等措施,善用公共資源。
以人工智能生成醫療報告 高拔陞:前線醫生會把關
醫管局表示,過去幾年大力發展智慧醫院,現時病人求診流程已全電子化,由預約、診症、取藥等都可通過「HA Go」應用程式完成,毋須在櫃位排隊輪候。局方亦推展多個人工智能項目,其中去年研發「智能抗生素管理計劃」,利用數據識別及防止不當處方7種強力抗生素;局方亦在博愛醫院,利用人工智能作風險預警,當人工智能發現病人的血壓或心跳不正常,就會通知負責的護士跟進,協助及早治療病人。
局方數月前亦在幾間公立醫院引入人工智能,生成醫療報告及出院報告,現時每年收到的10萬份報告申請中,八成可由人工智能撰寫。高拔陞形容措施效果理想,可減少醫生近四成文書時間,亦減少約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措施將在各間醫院全面推行。
高拔陞指,如報告需要醫生臨床判斷,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但人工智能可加快資料搜集,協助處理資料性的醫療報告,前線醫生亦會簽名作把關。
高拔陞:內地器械水平高 料日後使用比例增
醫管局2023至24年度在醫療器械採購及維修,開支達57億元,局方引入更多不同國家及地區的供應商、推行統一採購、以及制訂標準化採購規格,現時相關開支減少至少一成。
高拔陞指,局方採購醫療器械的宗旨是要適合臨床服務,並引入競爭降低價格,疫後本港與內地交流頻繁,其中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已使用不少內地儀器,認為內地器械的水平高,價錢亦有競爭力,估計將來使用比例會提升。
局方引入更多非原廠藥 冀增加競爭降低藥價
在引進藥物方面,醫管局在癌症等藥物研發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已主動接觸機構,及早知道藥物的安全數據,推動盡快將藥物引入名冊;局方亦成立「成本評估小組」,根據科學研究及數據,在參考內地的醫保價後與藥廠議價,其中有七成藥廠願意減價,平均減幅達兩成。
局方亦希望引入更多高質素的非原廠或副廠藥,以及生物相似製劑,希望增加競爭並降低藥價,令藥物供應更穩定,局方亦會做好把關工作。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表示,近年較多慢性病或癌症的藥物專利期限到期,認為現時是好時機,加快引入副廠或非原廠藥,指有正廠藥的價格,在競爭下亦會大幅降低。
至於在節能方面,醫管局總項目經理源栢樑表示,局方採用不同的節能科技,提高設施的能源效益,2023年局方已節約7%能源消耗量,較政府訂立的5%目標高,局方會持續推動更多節能措施,配合政府推出的《氣候行動藍圖》,包括在2035年減少約15至20%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