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狀元做廚房 高官認真定係貪口爽
中學文憑試上月放榜,不少狀元均表示計劃讀醫。《功夫茶》留意社會又一次出現「揀醫科過於保守」的批評,有網友鬧爆狀元只是向錢看,有高官出席放榜打氣活動時,揚言期待有狀元做大廚。這些人不去批評香港產業結構單一,質疑為官者沒有引領社會出現足夠多的好路數予狀元們選擇,實在太倒果為因。事實上,即便狀元選擇讀醫、當醫生,是瞄準了月入至少逾7萬港元那又如何?這些現實可不是狀元搞出來的,「香港發三師」之下,改選讀法律、做律師,隨時法學專業證書課程(PCLL)考試不合格,律師夢碎,故此現實之下仍是「惟有讀醫高」。
香港中學文憑試上月放榜,今屆共有14間學校誕生16名狀元,人數是歷屆之冠,其中有一位同學更加考獲8科5**成績,是文憑試改制後首位爆分「終極狀元」,報道指這位考獲好成績的同學,中五參加交流團後,本來萌生一顆將來想當導遊的心,但如今已經修訂為希望將來可以成為一名醫生,而一眾狀元中有10個均表示計劃留港選讀醫科,1個有意留港讀獸醫,另外有4個則打算到英國升學,與往年一樣,狀元讀醫又再出現壓倒性趨勢。
出現終極狀元,再加上「狀元當造」大豐收,各界很應該替狀元們的父母、師長,以及整個香港社會感到高興才是,但網上討論區卻有網民鬧爆讀醫狀元,指「個個尖子都話會貢獻社會救急扶危,講甚麼醫者父母心,最終都是變成『醫者講現金』。」而更加爆笑的是,某高官早前出席一個放榜打氣活動,稱期待有狀元當大廚呢,這就可以證明香港產業多元化。
香港產業結構單一雖為事實,但亦是源於社會根本沒有足夠多的「好路數」,供狀元去選擇,但千萬別倒果為因怪責狀元,「讀醫」已是這一代的尖子們普遍最佳出路,亦是不少家長幾生修到的老懷安慰。根據公務員事務局「政府職位空缺查詢系統」,醫生薪酬港幣每月77,855港元,試問香港又有多少工作的起薪點是逾7萬元?除非自己不潔身自愛,吸食大麻、沉淪毒海,又或干犯非禮案件自毀前程,否則醫生想窮也難。
另外,香港人口老化日益嚴峻,醫生又根本不用愁沒有客,加上現時有不少醫生年過七十,依然為病人診症,世上有多少工作即使年過七旬仍舊吸金,就算面對AI威脅,但當人有病時,還是會相信有血有肉的真人,無論多先進的機器,亦要有「真人」醫生在旁監察,所以較嚴重的病基本上非靠醫生不可。
過去香港曾有一句說話「香港發三師」,除了醫師、律師外,第三師有指是建築師、測量師甚至會計師,根本沒有一個正規答案,而即是律師,「入場券」 PCLL極艱深,坊間更戲謔是「PC Hell Hell」,英文水平IELTS沒有7.0,GPA沒有3.3,想報讀也略嫌不夠格。根據立法會文件《法律教育及培訓常設委員會二零二三年周年報告》,「2022/23學年全日制法學專業證書課程首輪考試的合格率為65.4%,2021/22學年為80.6%,2019/20學年為76.1%,合格率略低於平常水平」,很多法律事務所聘用畢業生更要求「只考慮一次考獲合格」。
又正如今年有一狀元說了,她喜歡看新聞,這個社會怎麼運作,狀元知得多於一眾三姑六婆,狀元們更「挑通眼眉」,「食腦多過你食米」,在香港有一事叫「醫醫相護」,早便有評論指出「醫療事故不絕如縷,但醫生犯錯甚至弄出人命,絕少要付出代價」,狀元爭相選讀醫科,絕對是合情、合理的選擇。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