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中港抱團強金融 抗美巨債禍全球
美國特朗普政府炮製將嚴重激化美國債務問題的「大而美法案」,好快有結果。至今為止,美國關稅政策衝擊全球,僅英國及越南與美簽署貿易協議,可見以關稅收入來填補美國庫房巨窿的想法根本行不通。若減稅方案通過,美國債務問題勢惡化,並成為世界金融體系的重大隱患。全球各國要麼被美元霸權拖住經濟「鬥衰鬥殘」,要麼鼓起勇氣進行金融改革以殺出血路。中港得加緊抱團強化金融合作,完善中國資產定價機制,為全球資金提供安全而吸引的出路,把握世界貨幣體系大變局的機遇,讓人民幣國際化走上超車道。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在美國內部極具爭議,但以其施政作風必會落實執行。誠如其處理聯儲局不合作減息一事,如今仍千方百計逼主席鮑威爾自動提早請辭,好讓由其指派的接任人盡快落實減息。
事實上,特朗普不可能不知道,關稅政策必損美國經濟;也不可能不知道,減稅政策將令庫房收入大減。但都要硬着頭皮做,皆因其根本沒打算如何滅赤,純押注美元長期大貶值,以達到消減美國債務的效果。
如今各方都深明手持的美元資產不再如過去可靠,既大概率走貶,又要冒着隨時被制裁沒收的地緣政治風險,故去美元化漸成全球共識。是故,特朗普政府開天索價,逼各國盡快與之達成貿易協議,各國包括美國盟友如歐盟、日本,大多抱拖字訣,反正明知美國發窮惡,難以在談判桌上傾出符合本國利益的雙邊貿易協議,就等睇美國內部政經以何等速度墮落,再邊談邊傾,同時加大力度拓展非美經貿體系,以長遠彌補貿易缺口。
另一方面,今年初中港推6項新措施深化兩地金融互聯互通;次季以來,香港新股市場恢復活躍度,明顯改善了港股交投,上半年結算表現「穩好」。隨着中國經濟發展至新台階,人均收入上升,企業與產業競爭力大大提升,中國資本市場過去10年的金融改革紅利也尚未完全釋放,未來有極大發展空間。不過,人民幣尚未完全自由兌換,香港就成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未來北水與中企會繼續有力支持香港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彰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香港亦會是最前線的推手,人民幣掛鈎穩定幣、人民幣股票櫃台、人民幣債券市場,都會成為吸引國際資金參與的目的地。當中國的貿易夥伴有信心,收回來的人民幣有可靠的增值出路,各國對於擴大非美經濟體的建設和參與,將有望作更大膽嘗試。
狂人特朗普的施政正急速消耗美元信用,所謂破壞容易、建設難,這數十年由美元主宰的金融體系,正隨着世界經濟實力變化和新經濟興起而醞釀大革新。在這背景下,各國都使出渾身解數梳理內部矛盾,打通經濟脈絡,盤活需求,為本幣匯率提供有力支持,並設法掌握資產定價權,加強貨幣與大宗商品的關聯性,並在數碼支付結算方面作更大膽嘗試。中港金融合作布局周全,戰略效益值得期待。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