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友善餐廳有得做 法例落後拖後腿嘆奈何
市道疲弱食肆結業潮停不了,單是今年上半年,全港已有超過20個連鎖餐飲品牌,以及知名食肆全線結業;另一方面,愈來愈多港人視家中毛孩如家庭一分子,寵物友善餐廳大有市場,惟香港法例30多年來並未與時並進,除了導盲犬之外的狗隻,一律禁止進入食肆,但貓隻卻不在禁止之列。《東呼即應》嘗試探討食肆能否做到「寵物共融」。有寵物友善咖啡店主呼籲,香港效法新加坡做法,容許寵物進入食肆的露天位置。有律師認為,新加坡的做法能平衡食安、衞生與飼主的權益。
近年社會愈來愈關注「寵物共融」,市民Sunny及Chole贊成寵物進餐廳一起進食,認為用餐同時可跟寵物玩,對養寵物人士更方便。何先生則指出,香港始終地方窄小,且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身旁有狗隻,寵物進入餐廳要有更好的安排,以減輕對他人的影響。盧小姐亦提到,曾去過一次寵物咖啡店,但店內貓毛到處飛,影響進食,因此不太贊成寵物進入普通餐廳。
Zac是寵物友善咖啡店始創人,因本身有養狗,留意到香港可以帶動物去的地方不多,尤其草地,因此6年前決定在西九文化區開店,希望為寵物及主人提供舒適的環境。他表示,留意到有餐廳因允許小狗入內,而被罰停牌7日,而他的咖啡店有時亦有客人不遵守規則,突然帶同小狗進入店舖,以致被當局警告。他呼籲香港效法新加坡做法,容許寵物進入食肆的露天位置,或設置特定位置給寵物坐。
雖然開店至今生意不錯,但Zac坦言,營運上面臨不同的挑戰。他指出,店內主打輕食,例如沙律、熱狗等,但因單價低、加一服務費難收,導致營業額低,加上生意受天氣影響,營運上有一定壓力。他希望,業主及政府能多支持寵物友善餐廳,提供更多戶外空間,減輕經營困難。他亦強調,店家積極舉辦寵物領養活動,期盼社會能體諒相關行業面臨的挑戰和貢獻。
政府早前研究放寬帶狗狗入食肆的限制,但至今超過一年仍是只聞樓梯響,到底在實施方面有何難處?身兼動物權益及福祉協會始創人的律師賴嘉敏認為,主要涉及多方面考慮。第一,衞生問題,有人擔心動物毛髮在餐廳飛,造成健康或衞生問題;第二,需平衡不同持份者意見,喜愛與厭惡動物的人立場兩極,政府難作取捨;第三,社會對此無正式統計,市民意見分歧,難有共識;第四,經濟效益未明,政府亦需評估是否有助餐飲業。
賴嘉敏建議,當局在修例方面可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例如澳洲新南威爾士省,在2010年就《伴侶動物法》進行修訂,明確允許狗隻在特定情況下,可進入戶外用餐區。她亦提到新加坡的做法,根據當地的食品銷售法以及新加坡食品局最新指引,由今年1月1日起,如果零售食品企業不提供寵物食品,將不需要獲得額外批准,就可以允許顧客攜帶寵物到戶外用餐區用餐,認為能平衡食安、衞生與飼主的權益。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