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戶家居護理傷殘及照顧者 追蹤研究顯示助減少入院次數
本港有大量老幼傷殘需要長期照顧,然而缺乏支援下,無論照顧還是被照顧者均要面對不少壓力。有服務處早前展開「『家護住理』研究計劃 ─ 探討殘疾人士家居護理服務成效價值」,結果顯示,殘疾人士及照顧者接受到戶家居照顧服務後,整體身心質素都有所提升,入院次數亦明顯減少。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的研究計劃的第一部份是接受到戶「家居照顧」的個案追蹤,結果發現殘疾人士和照顧者使用服務後,健康素養、生活質素、主觀感受三方面的整體得分均有所提升。其中,在健康素養的調查範圍中,殘疾人士得分上升63%、照顧者得分上升29%;而受訪殘疾人士中,在接受服務前半年曾入住公立醫院一次為23%,入院2次或以上15%,62%則為沒有入住記錄,接受服務後入院1次的比例降至21%,沒有入住的記錄則上升至79%。至於受訪殘疾人士在接受服務後,在「主觀感受」部份的「知識」得分上升13.5%、「技巧」得分上升13%,反映服務有助提升他們的自我照顧能力。
此外,計劃的第二部分亦分別從殘疾人士及照顧者角度,以及服務團隊人員的角度,了解服務成效以及從專業角度分析在臨床工作中,觀察服務對象的需要,以此綜合一套「社區復康護理模型」(5C Model)指標,幫助家人和護理人員,了解殘疾人士的需要和健康問題,從而提供適切的護理支援。
協助是次研究調查的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教授陳裕麗表示,相關服務有效降低殘疾人士的住院和急診需求,有助減輕醫療壓力及推動醫療體系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同時亦促進基層醫療與社區護理協作,對香港的護理模式提供寶貴的參考。而都大護理及健康學院學者副教授賴婉君則表示,該研究計劃實踐本港《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中「家門口跟進」模式,讓所有人有平等機會獲得適切護理,為香港基層醫療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