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得主 7名科學家獲獎
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今日(6日)在北京和香港兩地連線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今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得主。今屆共有7位傑出科學家獲得殊榮。
今屆獲獎的科學家中,其中「生命科學獎」得主為季強、徐星、周忠和,表揚他們發現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化石證據;「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為方忠、戴希、丁洪,表揚他們在拓撲電子材料的計算預測以及實驗實現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則由盧志遠獲得,表揚他在非易失性半導體存儲單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數據可靠性領域的發明和引領的貢獻。由2016年至今,已有46位傑出科學家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殊榮。
盧煜明:大獎鼓勵青年投身科學
「大獎周程序委員會」主席、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表示,大獎已成為推動中國及全球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令世界更認識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的科研實力,鼓勵青年投身科學;在港舉辦大獎活動,可令更多世界傑出的科學家聚首,促進科學人才交流,今年活動亦邀請科學家與學生交流,更貼近社區。
盧煜明又表示,大獎10年來的46名得獎者中,當中6人有香港背景,包括本屆得主戴希,認為現時是香港科創的黃金時期,本港科創資源亦有增加,雖然不少文憑試狀元入讀醫科,相信會有人從事科研工作。
本身是科大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兼物理系講座教授戴希對獲獎表示欣喜。他指,這份榮譽是對整個團隊不懈努力的最佳回報。他指,團隊長期致力從第一原理的角度剖析問題,透過研究實際的材料體系探索事物的本質, 以促進物理理論的學術研究與實驗科學的融合。此次獲獎不但大力推動了拓樸物態研究的發展,更讓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躋身國際最前沿。未來,他期望能繼續發揮香港於學術研究的獨特優勢,爲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力量。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對戴希教授獲獎致以衷心祝賀,她說,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根本源泉,對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科大不僅著重原創科學理論的突破與探索,更致力把這些研究成果轉化為具深遠影響力的實際解決方案。是次戴希教授獲獎,既是對他於自身專業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認可,亦再度印證科大在推動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堅定承諾。科大將繼續爲學者提供一流的科研環境,讓他們能專心鑽研前沿新知,發揮香港在科研創新上的獨特優勢。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