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中國機器人將是下一萬億級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論壇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是下一個萬億級產業。亦是前沿產業、未來產業,今後機器人的數目肯定比人類多很多,一個人可能有很多機器人幫忙,希望加強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高質量和競爭力。
倪光南在引用賽迪研究院的報告指,統計顯示,中國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國產率僅50%,要達到國產機器人主導市場,仍然任重道遠。
他又指,現時中國的傳統工業化,是國外的工業4.0;未來中國製造2035屬於新型工業化,相當於國外的5.0。5.0與4.0的差別,是工廠將來是自動化的,工廠的模型不是剛性的、固定的,而是柔性的、可訂製的,將來工廠有自己的大腦,自主運營管理。機器人總體比人要多,機器人將來作為智能主體,還有很大的發展,提升機器人智能等級是發揮機器人效益的關鍵。
中國相關機構在2022年,聯合發布機器人智能等級劃分標準,將機器人等級分為L1至L5五個等級。倪光南認為,目前市場上在售的機器人,基本在L1至L3級,L3交互機器人能與人類進行簡單的交互,並根據人類的指令完成任務,但要將等級提升到L4,才能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發揮機器人效益。
L4等級機器人,是指能夠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任務,並具備一定的自我學習和進化能力,倪光南指,空間智能視覺有望將機器人智能等級提升到L4,將是機器人產業的機遇和挑戰。
倪光南指出,機器人的三大核心具身智能是環境感知、運動控制、交互決策,三者互相融合而又相對獨立。目前中國機器人領域,對運動控制的投入較大,而對環境感知、交互決策的投入不足,迫切需要提升。
他指,機器人環境感知的短板,導致機器人不能"即插即用",既不能適應環境,又不能移動工作,需要依賴煩瑣的編程、部署、調整,難以真正發揮功效。交互決策也是短板,機器人缺乏自主能力,與人運動控制也難以交流,充其量只能作為自動化工具,離開真正的智能化有較大的差距。
倪光南期望,人工智能在環境感知、運動控制、交互決策方面一體化,讓機器人有腦、有眼睛、有行動,看見世界,理解世界,作出行動,滿足新型工業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