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拾荒觀察|食肆前老闆 為何執紙皮? 閱人物、讀政策 主編盼更立體了解拾荒者

集誌社

更新於 8小時前 • 發布於 8小時前

早上還在炎熱的街道上接過商戶不要的紙皮,中午回家洗個澡,換上簇新的連身裙,拾荒者蘭姐搖身一變為社區老師,在獨立書店內,擔任香港第一本以拾荒為題的書籍——《拾荒的人》的「真人圖書」。「阻街?你同我講嘢都阻住條街啦。」蘭姐即場示範,自己怎樣和食環職員交手。

阿謙於是和陸叔、蘭姐等拾荒者們聊天,留下記錄,讓有興趣研究拾荒議題的人得以延續。

拾荒者是個「問題」或一名勞動者?

「拾平台」負責人鄧永謙是《拾荒的人》的主編,剛接觸拾荒議題時,阿謙亦一度覺得拾紙皮很慘、骯髒和辛苦。那時他反問自己,究竟他視拾荒者為一個「問題」,或一名處理回收物的勞動者?阿謙於是和拾荒者們逐一聊天,預計回收政策將有巨變,擔心拾荒群體受影響,他決意趕在之前留下記錄,讓有興趣研究拾荒議題的人得以延續。

陸叔由酒樓「𡃁仔」捱到做食肆老闆,如今為何要拾荒?

76 歲陸叔 從酒樓「𡃁仔」 做老闆 到拾荒
陸叔今年 76 歲,拾荒資歷逾 20 年,他佝僂着身軀,輕聲和參加者分享他的拾荒點滴。如書中記錄,陸叔年少時在酒樓從「𡃁仔」做起,學習「𢳂芥醬」,將芥末和辣椒醬平均地裝到小碟子,後來升職到「樓面」,更在 80 年獲邀合股,成為三間菜館的老闆。

九七前夕,香港經歷移民潮,經濟衰退下,三間菜館先後結業。陸叔和太太一起做過些食肆小生意,後才開始拾紙皮幫補生計。陸叔的兒子曾勸他不要再拾紙皮,陸叔模仿太太的語調說:「幾十歲唔搵啲嘢做唔得呀,你叫佢唔做坐喺屋企食?邊度有咁多錢食?」

陸叔今年 76 歲,拾荒資歷逾 20 年,他佝僂着身軀,輕聲和參加者分享他的拾荒點滴。

四成拾荒者 為保身體活躍防衰老

陸叔笑言,自己若不藉拾荒運動一下,身體只會退化得更快。這正是許多拾荒者的縮影。《拾荒的人》提到,拾荒者福𧘲關注組在 2023 年進行全港調查研究,訪問了 701 位拾荒者,逾六成人表示拾荒是為了幫補生計,四成人則為保持身體活躍,防止衰老。

不想把拾荒者描寫得煽情

連陸叔和蘭姐在內,書中一共有六名拾荒者的人物訪問。阿謙不想把拾荒者描寫得煽情,博取他人同情或可憐,希望記錄拾荒者們真實的一面,於是請來記者潘曉彤和李慧筠進行採訪。

潘曉彤表示,大眾對拾荒者的認識,普遍停留在「撿垃圾」。她起初也對這個群體印象模糊。但她負責採訪的「上水黃姐」,辦事講原則,從前在診所當清潔替工時,寧可「無工開」也不會替無理減薪的老闆工作。

「阻街?你同我講嘢都阻住條街啦。」蘭姐即場示範,自己怎樣和食環職員交手。

「上水黃姐」 堅持不向紙皮淋水
後來從事拾荒,黃姐亦堅持不向紙皮淋水,免得發霉後不能回收再造。潘曉彤說,書寫時,她會視拾荒者為一個獨立個體,帶讀者認識他們的人生、個性,從而理解他們為何成為拾荒者。

香港第一本以拾荒為題的書籍——《拾荒的人》。

長者就業 一個不能輕視的社會議題

李慧筠採訪期間,更深入了解每位拾荒者,選擇從事這一行的原因。她說,例如「葵芳蘭姐」,原本從事船運業務,公司倒閉後,她變成全職拾荒。李慧筠認同,拾荒者背後涉及階級、貧窮或住屋問題,但長者就業,亦是其中一個不能輕視的社會議題。
香港生活成本高,為了維持生計,長者仍需透過工作賺取生活費,無奈可供長者選擇的工種不多,李慧筠認為,不能只用「窮」或「慘」去概括拾荒群體。

《拾荒的人》的「真人圖書」舉行期間,在場人士跟陸叔慶祝生日。

拾荒觀察學 更立體地了解他們

阿謙笑說,拾荒者們的故事別具吸引力,唯獨較少人願意就沉悶的政策鑽研下去。每一位拾荒者的章節完結後,都會有數頁「拾荒觀察學」,解釋拾荒背後的社會議題,後半部分更請來 12 位不同界別的持分者,從多角度撰文,其中包括清潔執法、性別、社會福利、環保、藝術等。「好多標籤或者誤解,其實都係源自冇仔細去了解嗰件事或者嗰個人。」阿謙鼓勵讀者看完六位拾荒者的故事後,翻閱後半與政策有關的內容,「好像剝皮一樣,逐塊逐塊剝,更加立體地去了解」。

「葵芳蘭姐」,原本從事船運業務,公司倒閉後,她變成全職拾荒。

食環聲東擊西 指控拾荒者行李箱「裝人頭」

李慧筠指出,大眾可能認為拾荒者與自己的生活相距甚遠,但城市生活離不開購物,過程必然產生廢物,其回收責任卻落在拾荒者身上,更被指責弄髒街道。潘曉彤憶述,其中一位拾荒者好姐有嚴重駝背,採訪期間只能望到好姐的頭頂。有次食環職員把好姐叫到後巷,指控她的行李箱裝有人頭,好姐自覺清白,便打開讓食環檢查。

搜查期間,好姐突然感到不妥,馬上跑回大街,才發現食環正搬走她用來拾荒的手推車。好姐立刻跳上貨車,阻止他們運走手推車,跟食環拉鋸。潘曉彤藉此反思,香港缺乏確立拾荒為職業的機制,導致拾荒者們往往要獨自在前線面對與執法人員的矛盾衝突,故「拾平台」致力提供政策建議,以減輕落在街坊一人身上的重擔。

阿謙說接觸拾荒者期間,已做好被拒絕的心理準備,陸叔屬於較親切熱情的一批。疫情期間,身為社工的阿謙,向街坊派發口罩,同時認識陸叔,提醒他切記將紙皮放在手推車上,盡量保持乾淨,免被食環驅趕。

阿謙:「唔好諗住自己係要去幫佢、拯救佢」

「唔好諗住自己係要去幫佢、拯救佢」

陸叔稱阿謙為「謙哥」,初見時已覺他「很客氣,一來就幫我。」阿謙說,他和同事進行外展工作時,只會視自己為「一個普通市民去認識另一個普通市民」,謙虛地向拾荒者請教,「唔好諗住自己係要去幫佢、拯救佢,去到現場就會知道自己冇咩幫到佢,佢幫助你更多,佢帶你認識成個回收工作。」

集誌社檔案|拾荒者擔起了本地近 8 至 10%的紙料回收

拾荒者福𧘲關注組 2023 年進行一項調查,推算全港拾荒者每天的總回收量約 138 至 159 公噸,「香港固體廢物報告2023」統計則顯示,可循環回收再造的紙料為 57 萬公噸,「拾平台」估計拾荒者擔起了本地近 8 至 10%的紙料回收。701份有效回覆中,拾荒者每日的工作時數平均為5.26小時,大部份會在清晨六時至中午 12 時工作,平均每次拾荒的回收物重量為 30 公斤,每次拾荒平均收入為 $36。
轉型可能性 任社區導師
阿謙指拾荒者普遍面臨年老,他正嘗試開拓他們更多可能性,例如聘請拾荒者作社區導師,而非一面倒地叫他們停止工作。認識的日子久了,陸叔和阿謙逐相約到茶樓,喝口茶,聊起各自的人生。
陸叔在舊香港從「𡃁仔」打拼至老闆,阿謙近年來亦開始涉獵人事管理,兩代人的經歷偶有重疊。阿謙形容陸叔很「得意」,他不會手把手教阿謙該如何處理工作上遇到的難題,而是分享自己也有同樣經驗,讓阿謙從中吸收。拾荒以外,陸叔是帶街坊認識拾荒的社區老師,也是阿謙口中指的人生教練。
寄望讀者能主動和拾荒者們交流
陸叔的聽力較弱,參加真人圖書館的年輕人,特意放慢語速,分享自己在街道碰見拾荒者時,想上前幫忙卻擔心對方介意。陸叔傾身向前,笑着擺手說當然不介意,「幫人係一件好事」。阿謙說,書本只是一個起點,寄望讀者往後經過巷道時,能主動和拾荒者們交流,認識他們的工作。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

查看原始文章

提前停課|政府「超前部署」天氣不似預期 陳國基:寧安全、莫後悔 - 集誌社

集誌社

廢私飯|供應商員工去信立法會訴苦:未定罪沒人權?有冇考慮過食店感受? - 集誌社

集誌社

新斗記傳結業|曾入選米芝蓮 九龍灣最後分店「暫停營業」 - 集誌社

集誌社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內地高中生赴雲南後失蹤 家屬懷疑他被誘騙至緬甸

商台新聞

美國大峽谷野火狂燒!24小時擴大近20倍面積

NOWnews 今日新聞

內媒:全球貿易體系減對美依賴 真正多元發展

on.cc 東網

中方斥印度部份人就達賴喇嘛轉世發表不當言論

商台新聞

李家超:繼續發揮香港優勢 服務內地企業拓海外市場

商台新聞

阿爾巴尼斯晤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 稱重視與中國關係

商台新聞

警方上水打擊「白牌車」 拘2男子

商台新聞

25歲印度網球女將遭父槍殺 父稱不堪遭諷靠女兒養活犯案

港新聞 Kong News

疑墮公檢法騙局 男子帳戶被轉走90萬元

on.cc 東網

獨生女找人扮父母騙豪宅貸款 老人憂無家可歸

on.cc 東網

港大法律系學生疑以AI製同學色情照 港大發警告信 教育局:大學生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am730

人口老化「銀髮經濟」有可為 「數碼鴻溝」唔解決講咩都假

on.cc 東網

皇后山邨食水|坪輋路臨時喉管啟用 水務署稱食水初期稍為混濁屬正常

am730

港大法學院將與受影響學生商後續安排 院長:裸照事件具侮辱性

on.cc 東網

美田納西州同學會爆槍響 4人中槍送醫槍手仍在逃

中天新聞網

八鄉大欖隧道出口巴士被追撞 貨車司機涉酒駕被捕

on.cc 東網

輸入外勞|孫玉菡稱有3宗懷疑違規個案 如調查屬實將行政制裁

am730

林定國完成訪歐行程 稱要讓歐洲看到香港好故事

商台新聞

黃色工作暑熱警告取消

商台新聞

啟德隔離設施改建「啓航1331」今試業 提供250客房最平每晚$200

on.cc 東網

留英獲導演碩士學歷 內地女無戲演當侍應惹關注

on.cc 東網

粉嶺放蛇打擊白牌車 拘兩司機扣查兩車包括Tesla

on.cc 東網

泰女涉色誘僧人拍8萬張裸照勒索 涉款570萬泰銖 7名高僧被迫還俗

國際 on LINE

屯門區議會倡青山灣設漁人碼頭、水上巴士往返黃金海岸 推動區內旅遊帶動經濟就業

am730

住酒店棉被攝實床褥 網民稱「拉到出汗」 房務員親揭背後原因|網上熱話

am730

宗慶后死後冒出3私生子女!提告娃哈哈董座宗馥莉 爭鉅額遺產

中天新聞網

娃哈哈宗馥莉陷爭產 3男女自稱異母弟妹 入稟禁處理資產

on.cc 東網

城大推導賞計劃尋城記 徵文比賽等活動 邀市民介紹香港特色

on.cc 東網

中證監原法律部副主任吳國舫被雙開 被指政商旋轉門典型

商台新聞

高雄空大爆醜聞!教授疑涉性騷 女學生畢典下跪陳情

中天新聞網

寧夏吳忠市煤礦頂部崩塌 最少1死2傷

商台新聞

南京紅姐「男莖大屠殺」震驚官方!中媒解析

NOWnews 今日新聞

阿爾巴內塞晤上海市委書記 開展一系列高層交流

on.cc 東網

內地女生與烏克蘭電競選手出軌 遭大學開除

on.cc 東網

南京偽娘「紅姐」約砲偷拍上千男 若真傳染性病最重恐判死刑

VOCO News

近43%受訪者指政府增就業機會表現差 弱勢社群照顧不足

on.cc 東網

19歲內地女墮樓 送院不治

港新聞 Kong News

荃灣男乘客巴士上大聲講電話 女車長勸喻遭恐嚇 60歲男被捕

港新聞 Kong News

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發射前準備工作完成

商台新聞

聯招人數較去年升1成 有升學顧問建議採較保守策略防失手

on.cc 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