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專上院校限額勢准越4成 海外生大軍壓境
港府銳意發展教育樞紐及「留學香港」品牌,近日香港5間大學獲列全球百大,加上美國哈佛大學早前一度遭施壓禁收海外生一事,本港大學接獲不少申讀查詢,截至6月26日,8間資助大學共收到超過850個來自美國不同院校學生的查詢,約300個報名申請。教育局透露,自放寬八大非本地學生限額至四成後,海外學生申請量便呈倍數上升,現時海外學生申請來港升學的個案增幅已超越內地學生,明言非本地生佔40%的規條絕不是「天花板」,暗示會進一步增加海外生佔比,海外生隨時「大軍壓境」。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闡述香港教育的新發展時,談到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S近日公布2026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港5所教資會資助大學躋身世界百強,比例為全球最高,香港大學更排第11名創下歷史佳績。她形容,香港發展教育樞紐已初見成果。
去年當局將資助大學非本地生限額提升至四成後,八大收錄的非本地生平均佔約兩成多,個別院校達至三成多,蔡若蓮亦稱,不少院校未用盡四成,「原因並非沒有學額,而是宿舍、教學設施等配套尚未跟上」,「我哋個Quota(限額)唔會限制院校嘅發展。」又指40%的限額並非封頂。
早前哈佛大學海外生一度擔心升學受壓時,本港大學積極向美國學生招手,蔡若蓮指,截至6月26日為止,八大總共收到超過850個來自美國不同院校學生的查詢,約300個報名申請,大約發出約40個錄取通知,其中港大發出16份錄取通知書、科大發出15份錄取通知書、中大及嶺大則分別發出3份及兩份錄取通知書。部分大學為受影響學生提供學分轉換及過渡課程,他們毋須將整個學生身份轉到香港,避免學業受影響。
她又提及教資會在2022年至2025年度3年期撥款約2,000萬元予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透露未來3年會倍增至4,000萬,用以舉辦或參與年會及展覽等,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被問到現時非本地生以內地生為主,是否未夠「國際化」,蔡若蓮指出,現時中國的留學輸出是世界上最大,所以全世界的非本地生比例都會以中國內地生為佔大多數,「全世界比例嚟講,香港係高少少,但又唔算特別高,因為我哋真係好近。」
據教育局公布,八大於2024/25學年有17,161名非本地學士課程學生,相當於本地學額的23.2%,其中港大收最多非本地生,有4,204人,相當於本地生學額的30.1%,其次為理大,有3,785名非本地生,相當於本地生學額的28.6%。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