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港舖市仍處寒冬 去槓桿漫漫長路
香港經濟乏善足陳,企業生意愈來愈難做。面對經濟不景和結構轉型因素雙夾擊,商舖市場需求大跌,猶處暑天寒冬!事實上,美國減息至今仍只聞樓梯響,關稅戰下宏觀經濟尚未明朗,加上港人北上消費,網購盛行及遊客消費降級之下,租金下跌拖低商舖估值,商舖業主被銀行催逼減槓桿下,須割價沽貨套現,形成舖市跌價漩渦。可這個「消泡」的過程需時,在見到舖市交投顯著上升,空置率持續下跌等現象前,這場舖價尋底之旅難言告終。
今年以來,不少舖市「鐵粉」都守不住,要沽貨套現,皆因旅遊零售業始終未復舊觀,租金壓力揮之不去,商舖估值呈下行趨勢,投資回報大受影響。銀行審視物業相關貸款風險,促使物業貸款客戶調整投資物業組合以減槓桿,致使大好友都要投降,着手減磅套現。
事實上,香港舖市在面對經濟未復舊觀、旅客消費降級、夜經濟搞不起、港人北上消費、網購盛行等眾多挑戰。商戶生意不濟,交不起租,這些年部分業主選擇寧變「吉舖」都不減租,以免拖低商舖估值。
問題是,眼前的舖市調整不是短期,而是受諸多長期變化所影響,租金下行趨勢會持續多久,實在難料。部分槓桿過高,又或是須尋求套現支持生意周轉的商舖業主終選擇「投降」,割價求售舖位抗逆自救;更有部分實力業主將手持黃金地段幾十年的自用大型商舖都放售,其本身不一定是看淡所經營的零售業務,純粹是接受了舖市大調整的事實,不論本地抑或外資業主,都在着手調整投資組合,套現尋求其他回報更具能見度的投資,又或保留資金,候低再入市撈貨。
所以,見到九龍與港島黃金零售地段會有「兩餸飯」、大眾化便服品牌、速剪店,甚至物流自取點等商戶入駐,皆因租金大跌,吸引到新商戶入場租用,甚或現有商戶逆市擴張業務,這正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反正如今舖市由租客主導,業主接受現實減租,租金調整至相對合理的水平,優質地段商舖總能吸引到多元化的新租戶入場,但二、三線舖位恐就遠未脫供大於求的局面。
畢竟街道吉舖處處,消費者望見冇消費意欲,市道只會愈做愈頹,而吉舖業主冇租金收入,也變得無險可守。業主肯減租,舖市成交增加,始有望加速舖市尋底過程,有新租客加入;吉舖一掃而空,街舖重現人流,帶動整體舖市空置率改善,租金始有望真正見底,但真正迎來回春,還得見到香港經濟景氣好轉,帶動整體消費市道復甦。
其實,商舖作為資產,價格有起有跌。尤其是經歷十多年的超低息時期,不少投資者利用低息環境不斷加大槓桿擴大收租物業組合,抬高舖價以取得更大貸款額度。今時今日,在內外複雜因素使然下,無法再支持這些資產泡沫延續,大洗牌無可避免。如今只有耐心觀望舖市有序「消泡」,觀望金融與創科等產業發力推動經濟增長,刺激需求,舖市始有望迎來新周期。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