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專訪】95億元只是冰山一角?走進詐騙劇本產地,刑事警察局預防科科長林書立親揭加密詐騙進化史

Knowing

發布於 05月21日09:45 • 採訪:張詠晴、何渝婷;撰文:張詠晴

在今年尚未過半的時間裡,詐騙案件已經在台灣造成驚人財損。根據 165 打詐儀表板數據,今年 1 月至 4 月詐騙金額分別高達 95 億、60 億、70 億與 76 億元,5 月才過半,已又迅速累積破 19 億。而其中,「加密貨幣詐騙」的比重也悄然攀升,佔整體投資詐騙的兩成以上,若計入變形的穩定幣投資詐騙,更逼近五成。

面對這股數位資產的詐騙熱潮,民眾不禁疑問:政府明明持續透過《打詐新四法》等行動強化打詐,為何詐騙依舊猖獗?詐騙集團究竟藏身何處、用了什麼新招?

「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你還沒被騙,只是還沒遇到適合你的劇本。」在最新一集由《幣特財經》製播的 Podcast 節目《CryptoLady 加蜜小姐想知道》中,刑事警察局預防科科長林書立一句話點破,詐騙的本質早已不再是單一招數,而是高度客製化、精密排演的心理劇本!一旦對上你的性格、興趣與弱點,無論你是貓奴、書迷、投資老手還是科技新手,都可能成為他們眼中的「潛力被害人」。

加密貨幣成第三大破口,助攻詐團攻城掠地

根據林書立觀察,當今詐騙能持續橫行的關鍵,在於它掌握了三個「打不進去、管不住、追不到」的破口,即跨國治理失能、社群媒體失控,以及加密貨幣監理真空。

第一個破口,是詐騙集團「落地不落國」的跨境特性。台灣警方縱使防守再嚴密,只要集團總部轉往緬甸、寮國、東非或南美等法律模糊地帶,就很難跨國追捕。「有些人質關在叛軍地盤,我們連進去救人都困難,」林書立坦言,只要當地政府存有「你如果跟叛軍談,就是不重視我政府。」的思維,地緣政治還有跨國的詐騙破口,就永遠無法被補上。

第二個破口,是社群平台上的假投資廣告氾濫。即使政府推出《打詐新四法》,要求廣告實名制,但Meta、YouTube、Line等平台的自律成效有限,導致詐騙廣告仍在網路上狂撒。林書立無奈地指出:「詐騙集團會冒用各種身分,像是金融業經理、企業顧問、明星助理,甚至黃仁勳的秘書,只要能讓你點進去連結就好。」

第三個破口,則是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相較傳統銀行體系可凍結帳戶、回溯金流,虛擬資產的匿名性讓追查更加困難。

從一開始用USDT作為誘餌、吸引民眾加入假的投資平台,至今已有各種變形版本,包括假 ETF、假穩定幣、甚至是與迷因文化結合的虛擬貨幣。林書立舉例,像火星幣這種垃圾幣,起源就是有人假冒馬斯克,說登陸火星必須要用火星幣來交易。這些加密貨幣背後並沒有任何實質價值,卻因話題性而吸引投資。

受害者的年齡層更是不分老少,林書立透露:「我們原本以為受害者多是對加密貨幣好奇的年輕人,但數據顯示其實非常平均,五、六十歲的長輩也常常上當。」

另一方面,由於法規尚未完備,加上金管會對於 VASP(提供虛擬資產服務之事業或人員)的監理仍處於調整階段,也讓詐騙集團鑽了空子。例如強調自身是「已在澳洲註冊的合法 VASP」,或透過境外公司名義繞過台灣監理框架。林書立直言:「網路上的詐騙公司,現在都不是台灣的數位貨幣公司,而是境外公司。他們轉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

林書立進一步補充,近期也抓到有業者勾結詐團開設實體店面,主打因為有營業成本,所以比別人貴 10%,但只進不出,還提供 APP 協助操作,實則導向假錢包,所以說,加密貨幣貨幣詐騙是場科技與心理的混合戰。「依我個人看法,買加密貨幣不像投資,更像是押注。沒有財報、沒有趨勢,都是靠運氣。但偏偏,每個人都有傾向賭博的天性。」

而當這漾的心理遇上地緣政治與監管真空,跨國詐團的生態就此誕生,詐騙集團紛紛從街頭轉戰螢幕前,透過語音機器人、假帳號與虛擬貨幣設計,進一步打造出一整套「劇場式」話術流程,等著與每一位網民對戲。

詐騙集團看中的,是台灣人手上的「閒錢」。根據統計,台灣是全球第五名的超額儲蓄國,僅次於北歐國家。「國家的政策是藏富於民,錢不一定在國家手上,但是都在人民這邊,這個時候就最容易成為一個目標。但對詐團來說台灣好騙嗎?事實上台灣是最難騙的,要騙一個人至少佈局一個月,甚至一個半月。」

可是大部分人到底是怎麼最後被騙的?林書立說綜觀受害者的特質,往往是自認為有經驗、有判斷力、不容易被騙的人。「越覺得自己不會被騙的人,其實越容易上鉤,因為會想要挑戰對方、試圖反詐,結果反被心理戰拖進局。」

「我是善良的人啊!」談被害者的共同特質

從銀行員到退休公務員,甚至資深金融從業人員、學者、藝人,都曾是詐騙集團下手的目標。林書立指出,有些詐騙話術針對「貓奴」或「書迷」,像是以成立寵物 DNA 資料庫或寄贈免費書籍等公益之名吸引人,實際上是蒐集個資、製造信任、一步步讓對方卸下心防。

「我們遇過一位受害者,他一開始是因為對方寄了書、送了紅酒、甚至還請他喝咖啡,覺得這人很有溫度;但事實上,對方早就透過臉書、簡訊掌握了他的地址和電話,開始進行情緒勒索與誘導投資。」

在這場心理戰中,民眾最大的破口往往是「善良」。因為善良,所以選擇相信;因為已經答應對方,所以不好意思拒絕;甚至有人因為想證明自己不是壞人,反而一步步被引導至「澄清身份」、「假扣押財產」等劇情中。

「當你堅信自己是好人,就很容易掉入證明『自己不是壞人』的陷阱。」林書立提到,知名資深演員譚艾珍也是其中一位受害者。她在節目中親自還原被詐騙的過程:因為對方告訴她有人盜用她的身份在埔里犯案,她焦急想證明清白,便聽信「檢察官」的建議,先交出 98 萬、再加碼 110 萬交出作為保證金。所幸警方及早破案,才及時阻止她繼續匯款。

「其實每一位受害者都不是笨,而是遇上了剛好適合自己的劇本。詐騙就像是一部劇本,不同人配不同版本,總有一款能讓你入戲。」林書立表示。

防詐守則:五個你現在就該記住的重點

林書立補充,如今的詐騙集團會「斜槓」多元角色行騙,從投資顧問、平台客服、心理師、寵物店老闆、甚至演藝圈經紀人,每一個人設背後都有劇本,目的就是讓你卸下心防。只要你動了情緒、想賺快錢、怕失去機會,這三種心理任何一個被擊中,就有可能受騙,以下也提供五個現在就該記住的防詐重點:

1. 不要讓對方幫你轉接客服或官方電話:務必自己撥打165或各銀行、投資平台的官方客服查證。詐騙集團常用「我幫你轉接更快」的語術製造假客服情境。

2. 警惕「斜槓」人設:詐騙者往往同時扮演投資顧問、客服、心理師等角色,建立信任感。一旦察覺對方角色太過完美或頻繁轉換,應立即提高警覺。

3. 小心誘餌性獲利承諾與推下線制度:例如「先給你 1000 元 USDT 試玩」,或承諾介紹朋友可拿 5%、10% 獎金,這些都是典型龐氏騙局的徵兆。

4. 辨別簡體字與錯字陷阱:例如帳戶「帳」字為貝字旁,可能來自中國假冒網站;此外,注意網站內容是否有語句不通、假翻譯的痕跡。

5. 懷疑就先中止交易,多問身邊親友:若你已經情緒起伏、過度信任對方,請冷靜 3 天,找親友核對或撥打 165 確認。

「當你遇上不熟悉的投資標的、操作平台、網站語系不一致、甚至有人用『愛』與你談錢,請你記得,先冷靜、先查證、再報警。」林書立強調。

AI 詐騙劇本進化中,警民與家庭合作才有機會獲勝

在數位詐騙手法日新月異的今天,AI 技術也成為詐團的幫兇。從語音變聲器、Deepfake、到由大型語言模型生成的對話機器人,詐騙集團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導入這類工具。林書立分享:「我們調查過,有詐團早在 ChatGPT 爆紅前就購置 AI 聊天模組,還能根據被害人回應量身打造回答,讓你以為在跟真人互動!」

甚至詐團還會使用語音訓練模組來模擬家人聲音,騙取長輩信任,或用 ChatGPT 訓練出的詐騙腳本複製百套話術,再交由不同團隊上陣對談,形成一整套「自動化、客製化、劇場化」的詐騙流程。

為因應這場科技與心理雙重戰,警方也強化數位偵查工具,從網站快照保存、跨平台資料比對、到錢包地址的鏈上溯源,並結合跨國合作與冷錢包凍結機制,嘗試阻斷資金流向。

不過林書立也坦言,單靠警方無法打贏這場仗。他呼籲 LINE 等社群平台要負起實名制、廣告審查責任,政府也應加快法制更新腳步,而民眾更應建立「自己操作、自己查證」的防詐意識。「投資一定要自己來,不懂就不要碰。如果你還認為賺錢可以交給網友幫你操作,那你離被騙就不遠了。」他語重心長地說。

林書立也進一步提出三大防詐建議,分別對政府、平台與民眾喊話:政府應建立明確可查的虛擬資產登錄平台與金流追溯標準;平台應主動偵測並封鎖詐騙廣告源頭;而民眾則應避免「只看利潤、不查背景」的盲目投資心態。

「打詐不能靠單打獨鬥,唯有建立全民識詐能力、家庭內的反詐對話機制,才可能形成群體免疫力!」林書立強調。

【本文作者張詠晴/幣特財經】

幣特財經2025全新Podcast節目《CryptoLady加蜜小姐想知道》

直接點連結聽 Podcast!全平台收聽: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jz5gxk000001vo7gbp41cr/platforms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緊急聲明:影響營收約4%~5%

中廣新聞網
02

快訊/經濟部證實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涉不當勞動 即日起遭美國暫時禁止進口

太報
03

南非更名並降等台灣駐處 經濟部「回敬」晶片出口管制

商傳媒
04

捲入「台版馬多夫」保盛豐詐騙案 華南永昌投信累虧逾資本額1/2 

太報
05

0050持續霸榜、穩坐ETF存股王!00878、00919…高股息ETF的存股信心消失中?

Smart智富月刊
06

台股新高26307點、台積電1340元還能上車?他公式拆解:2330有400元空間、指數推升力3千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