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雖敗民意仍在 楊長鎮籲「賴邀朱」坐下來談
針對大罷免首波全數未通過、社會各界熱議民意走向,民進黨前客委會主委楊長鎮今(27日)提出具體建言,認為此刻應超越選舉結果本身,以實質行動回應民意。他直言,雖然此次罷免是由公民團體主導發起,但本質上已成政黨對決,因此無論是執政黨或在野兩大黨,都有責任向人民交代未來的方向,楊長鎮並建議,總統賴清德應主動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對話,且坦言朱有更大解釋權,賴當謙虛聆聽。
「看到河道上許多有建設性的檢討,我沒能力有更好想法,先擺開許多複雜問題,我建議執政黨在超級重大議題上,以實質行動回應大罷免民意表達結果。」楊長鎮認為,當前憲政體制面臨重大危機,司法院大法官人數不足、釋憲機制近乎停擺,這是史無前例的情況,具有憲政層級的迫切性與嚴重性。總統與兩大黨主席皆有責任向全民說明,如何補足憲政機構運作的斷層。
此外,楊長鎮也點出關鍵議題,國民黨是否仍以「國共內戰延續」作為兩岸關係的法律定義?此舉攸關台海有事時國際能否支援台灣,是攸關生死存亡的戰略判斷。他認為,以政治責任論,「朱主席比賴總統有更大解釋權,總統當謙虛聆聽」。
他強調,大罷免的結果,不只是選舉失利或勝利,而是一場全民公投式的政治訊號,民進黨是執政黨,必須對結果負政治責任。他也指出,雖然發起行動的是公民團體,但政黨對決的本質早已浮現,因此更需要兩黨正面對話。
對於是否找民眾黨一同協商,楊認為,大罷免與民眾黨關係不深,毋須引入干擾,建議總統直接與朱立倫對談,「K黨不是傅黨,不必找傅(指傅崐萁)」。
最後,楊長鎮表示,「朱主席與總統會面時,聲音可以大一點,別客氣,讓人民聽見誰在真正當家,誰在負責。總統如果這樣做,兩位的聲音可以相加相乘,讓國際,尤其是習近平,能聽得清清楚楚。」
至於是否要改組內閣、黨主席是否該辭職,楊則說:「這些就讓該當家的人煩惱去吧。」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