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優先聘看護!6配套出爐 民團憂6都恐成「避重就輕」重災區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修正《就業服務法》,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評巴氏量表可申請聘外籍看護,勞動部規畫7月底上路,因預估新增10萬長者提出申請,將與衛福部於今日宣布6大配套措施。不過多個民團仍擔憂外籍看護「避重就輕」,重症家庭必須與健康或輕症長者搶工、加薪留人,6都更可能成為重災區。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草案,開放80歲以上長者、70至79歲癌症二期以上患者,免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看護對象。衛福部上周表示,將強化重症、一般案件分流,開放「綠色通道」讓重症優先審查,目標1天內完成,重症對象將涵蓋癌末患者,實際範圍由勞動部統一公布。
80歲免巴氏量表政策上路在即,7個民團昨舉辦記者會,呼籲勞動部設計分級聘雇制度,依照嚴重程度決定順序,優先保障重症家庭。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表示,台灣每年最多新增1.4萬名外籍看護,明顯供不應求,重症家庭被逼得要加薪留人,尤其6都人口多,恐被搶工成為重災區,也呼籲6都市長救救重症弱勢家庭。
罕病基金會副執行長洪瑜黛指出,40%罕病家庭表示外籍看護近期提出調漲工資的要求、23%表示會提出更換雇主、21%耳聞仲介鼓勵健康長輩聘雇外看護,擔心仲介可能藉市場需求擴大之際提高行政費用,加重重症家庭經濟負擔。
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失智家庭在聘雇外籍看護時本就處於弱勢,新制將導致嚴重的「照顧排擠效應」,應建立明確的機制,確保照顧資源能合理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被市場機制排擠。
不過,雇主協會則指出,截至去年,外籍看護提供27萬家庭全日照顧服務,本國照服員計時服務無法完全取代,高齡長者應與重症患者享有平等照護權利,特定團體自稱代表重症失能家庭,長期承接勞動部與衛福部大量經費,難以公正反映所有失能家庭需求。
雇主協會也批評,勞動部忽視長照人力短缺,未積極向政府爭取充足人力資源,部長洪申翰技術性拖延政策半年未實施應主動請辭,改由有擔當的專業官員接任,推動長照改革。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