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搶賀電」就是北京的真實面貌
在德國萊茵-魯爾世大運場邊,台灣男子跆拳道代表隊勇奪銀牌,本應是選手風光一刻,卻被兩名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人員粗暴打斷。當教育部長鄭英耀致贈賀電時,兩名中方代表強行上前搶奪,企圖檢查內容是否書寫「中華台北」字樣,甚至高聲叫囂;然這不是第一次,從桌球、羽球再到跆拳道,中國連番出手,不只搶走賀電,更試圖撤下我國國旗、控訴「台灣加油」口號;此系列事件已非個案,而是中國長期利用國際體育賽事作為主權戰場的縮影;面對中共「從競技場滲透到輿論場」的全方位打壓,台灣必須凝聚國際民主陣營,以體育為契機,反制其政治霸凌。
近年來台灣在國際體育舞台上屢創佳績,從東京奧運13面獎牌,到2023杭州亞運破紀錄收獲,今年世大運也持續展現成長實力,然每當台灣在國際場合上展現能見度,中共便同步加大政治施壓;早在2017年,奈及利亞公開要求我駐處遷離首都、降低層級;東京奧運時,中共也曾抗議外媒標示「台灣」而非「中華台北」,如今更將奧會規範無限上綱,阻撓選手接受來自自己國家的祝賀信函;這並非孤立現象,中共將體育作為「統戰第二戰場」,在限制台灣國號、國旗、口號的同時,也藉由強勢外交迫使主辦國配合其政治語言,面對這樣的挑釁,我國不該再沉默。
這次世大運中共的行徑層出不窮,當我國桌球男團擊敗中國奪金後,中國人員隨即向大會投訴觀眾高喊「台灣加油」違反奧會規定;羽球比賽結束後再試圖搶賀電,之後還要求主辦城市埃森撤下中繼站門口的我國國旗;這種「細節到國旗、語句到加油詞」的政治挑釁,不僅傷害選手士氣,更意圖限縮台灣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與主權認同;過去中國也曾要求西班牙、捷克等國體育協會不得邀請台灣代表隊參加國際邀請賽,甚至在美國NBA、英超、奧運賽場背後施壓各國轉播單位修改地圖與用詞,體育已成中共外交脅迫的延伸。
儘管外部政治干擾不斷,台灣選手近年展現驚人實力;跆拳道、桌球、射箭、舉重等項目躍居世界前段班,國訓中心改革、科學化訓練逐見成效,2024巴黎奧運備戰中,台灣亦擴大與歐、美、日專業體系合作,厚植選手競爭力;面對中共打壓,我國應將體育作為軟實力外交的一環;一方面厚植選手後勤與心理支持系統,另一方面透過「體育外交」深化與民主國家的友誼,例如與德、法、立陶宛等國簽署體育合作協議、建立青年訓練交流平台;讓台灣選手在國際舞台上不只奪牌,更說出屬於自由社會的價值。
此次事件中德國市長已公開道歉,表明支持開放與包容價值,這是我們可以乘勢推進的訊號,台灣可考慮主動召開「民主體育國家圓桌會議」,與G7成員、波羅的海三國、捷克、斯洛伐克、澳洲等建立常態合作管道,面對中共對選手、教練、國旗、媒體的「非傳統外交攻擊」,建立應對SOP;我國也應加強向IOC、FISU等國際體育組織說明現況,推動制定明確機制處理政治干預事件,中國若再肆無忌憚,應承擔國際體育秩序破壞者的代價。
2025國際情勢勢必更加緊張,中共對台文攻武嚇不會停歇,我國應主動設定國際體育議程,發起「體育自由聲明」倡議,明列民主國家共同捍衛選手自由、主權尊嚴、不受政治干預的權利,並設立「體育人權觀察機制」監測中共干預案例;此外,教育部與外交部應跨部門協作,發展「運動外交大使」計畫,讓體壇人物進入國際論壇發聲;同時培育具媒體素養、熟悉國際法的體育官員,於第一線駁斥中共言論,這場體育場上的主權保衛戰,台灣不應只是被動受害者,更應成為主動倡議者。
台灣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在國際體育舞台上遭遇壓迫,但每一次的不義,都是我們爭取更多支持與能見度的契機;從搶賀電開始,讓世界聽見台灣,也看清北京的真實面貌,這場戰爭不只在擂台上,也在價值與文明之間的選擇題上。
※作者為研究生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