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病毒齊襲高峰期 群魔亂舞疫情拉警報
過了中秋天氣轉涼,今(2025)年秋季恐成為近年最嚴峻的「呼吸道疫情高峰期」。今年流感疫情提前進入流行期,預估10月將出現少見的高峰,加上新冠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病原「群魔亂舞」,疫情防線再度拉警報。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更示警,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與新冠病毒是最容易引發肺炎與重症的3大元兇,老年人與慢性病患須要特別警覺。
根據疾管署最新監測,第40週(9月28日至10月4日)全台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5萬多人,較前一週上升13.5%,持續呈上升趨勢,顯示流感疫情仍在延燒。上週新增16例流感死亡個案,其中最年幼僅5歲,顯示疫情對兒童的威脅不可輕忽。疾管署指出,目前流行病毒株以A型H3N2為主,其次為A型H1N1與B型流感,呼籲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
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自10月1日開打,首日即突破紀錄,流感疫苗接種人次達26.4萬、新冠疫苗約8.2萬,創下近年新高。疾管署表示,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且疫苗安全性高、保護力明確。目前全台已有超過百萬人完成流感接種,新冠疫苗接種數也突破29萬,顯示防疫意識明顯提高。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分兩階段施打,第一階段對象包含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護及長照機構人員、高風險慢性病患等11類族群;第二階段自11月1日起,開放50至64歲無高風險成人接種。醫師提醒,施打後約10至14天才會產生完整保護力,民眾應及早接種,以免錯過防護時機。
然而,今年採用的三價疫苗涵蓋兩株A型與一株B型病毒,保護範圍足以應對現行病毒株;民眾可視身體狀況選擇是否與新冠或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施打。台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吳逸帆主任提醒,慢性病患感染流感後,容易引發肺炎與心肌炎等併發症,應列為高優先接種族群。
除了流感與新冠肺炎外,腸病毒也在秋季悄然升溫。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病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為南部未滿月男嬰,雖經治療已出院,但顯示病毒仍具活躍傳播力。截至目前,今年累計17例腸病毒重症病例、8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病例達14例,幾乎全數感染伊科病毒11型。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高風險群為新生兒及5歲以下幼童,家長應留意發燒、嗜睡、肌抽躍、手腳無力等重症前兆。一旦出現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民眾連假期間出入人多場所或帶孩童至遊戲場所,應落實「肥皂勤洗手、環境常消毒」原則。酒精對腸病毒殺菌效果有限,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清潔玩具與桌面,並保持通風。
疾管署署長羅一鈞呼籲,10月適逢雙十連假與出遊旺季,人潮交流頻繁,正是病毒傳播高峰期。民眾除應儘速接種疫苗,也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咳嗽禮節等防疫措施。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