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高推估5.5% 石崇良:不會漲保費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明年健保總額逼近兆元,被問及任內是否調漲健保費率,準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8日)表示,一個人的任期多久不知道,如果只做1年,我會講「不會」,因為行政院核下來的明年總額成長率高推估為5.5%,安全準備金可達1個月以上水準,依客觀數據來說,「明年漲保費的機會很低」。
石崇良指出,從過去10年健保支出來看,醫療費用成長主要來自於高齡人口、重大傷病,約占40%,其次是新藥、新科技,約占37%,在進入超高齡社會與新醫療科技持續發展下,可預期是未來醫療費用成長最大的原因。
石崇良說明,健保的保費收入主要來自一般保費、補充保費,以及政府應負擔責任或其他的健康稅、公務預算挹注,其中,倚賴一般保費高達7成5,但隨著少子女化、工作人口會下降,受薪階級者負擔壓力會很沉重,因此調升一般保費「需要非常的審慎」。
石崇良表示,控管健保財務要從兩方面著手,其中,在開源方面,希望討論補充保費是否有調整空間,尤其是資本利得相關收入,但涉及修法、需要時間,會先積極爭取公務預算,也再評估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稅可挹注。
在節流方面,石崇良說,最重要就是「健康」、也是總統賴清德「健康台灣」的願景。簡單來說,大家健康就會下降醫療需求,因此強化健康促進,將營養、運動等導入生活型態,同時這也是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一部分,企業都應該加強員工健康,有利增加產能也省下健保費。
石崇良也提到,健保署正與保險業者討論透過「外溢保單」(結合健康行為管理與保險保障的創新保單)概念的合作,看看經由健康存摺或其他工具,減低保費,雖然依法無法減少健保費,但可減少商保費,同時再配合癌篩、成人健檢、代謝症候群計畫等政府公費政策,可望降低疾病發生或惡化。此外,未來亦會經由AI(人工智慧)輔助強化管理效能,持續改善醫療資源重複使用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