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安眠藥會成癮嗎?擔心過量別擅自減藥!失眠淺眠注意「這時」吃!

美醫誌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10月30日01:00

台灣每年使用安眠藥的人數超過400萬,居亞洲之冠,然而許多人對安眠藥的認識仍停留在「只是幫助睡眠的藥物」,卻忽略了其藥理作用、正確使用方式,以及潛藏的風險。安眠藥確實是治療失眠的重要工具,但使用不當也很有可能引發副作用,甚至造成「反彈性失眠」。這次就讓我們來認識常見的安眠藥種類、正確服用方式以及可能的風險,幫助各位ME粉們正確認識安眠藥,找回健康、安心的睡眠品質。

安眠藥不只一種!常見的安眠藥種類

安眠藥並非單一種類,而是根據作用時間與藥理特性分為不同類別。陳怡安藥師說明,目前常見的安眠藥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

這類藥物除了安眠、鎮靜外,也會運用於一些抗憂鬱、抗焦慮等等的其他治療,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藥物。

二、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

非苯二氮平的安眠藥,比較針對的就是睡眠的部份。需要注意的是,苯二氮平和非苯二氮平這類的藥物,比較多是作用在中樞神經相關,因此會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影響記憶力、思緒混亂,或是可能會有夢遊的問題,使用上需要格外留意。

三、抗組織胺藥物(第一代)

抗組織胺常被應用於改善過敏、感冒、流鼻涕等情形,這類的藥物,尤其第一代的抗組織胺,通常會有一些鎮靜的效果,因此也被應用於睡眠治療。抗組織胺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暈眩、嘔吐等,可能也會伴隨一些眼壓升高、是尿液滯留的問題,因此若本身有這相關疾病的族群可能就要避免使用。

四、褪黑激素(Melatonin)

褪黑激素屬於較溫和的助眠選項,常用於調整生理時鐘、改善時差反應等情況。雖然副作用比起其他類型的藥物少,但過量服用仍有可能會影響中樞神經,導致嗜睡、噁心、疲倦、頭痛等不良反應,服用前需要與醫師、藥師審慎討論。

陳怡安藥師指出,醫師開立的藥品名稱,有時可能並非以「睡眠」為主的適應症,例如抗焦慮或抗憂鬱藥物也可能因其附帶鎮靜效果,而被使用於失眠治療,因此若對藥物標示有疑慮,務必先詢問醫師或藥師,以避免誤解或誤用。

安眠藥的正確服用方式,吃完別再滑手機!

許多人誤以為安眠藥是「想睡再吃」,但其實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陳怡安藥師指出,大部份的安眠藥應該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並避免同時滑手機、閱讀等需要專注的活動。因為安眠藥更多還是在幫助我們放鬆、緩解緊張,所以要讓身體開始有準備睡覺的感覺,才能幫助入睡。

此外,陳怡安藥師提醒,安眠藥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隔天嗜睡、恍惚,甚至是夢遊、頭痛頭暈、肌肉痠痛等症狀,因此需要預防跌倒、避免駕駛或從事機械操作等工作。

什麼是「反彈性失眠」?貿然停藥反而更難睡著?

許多人可能在服用安眠藥一段時間後,因為睡眠狀況有所改善,便自行停藥,卻發現失眠症狀更加嚴重,這就是所謂的「反彈性失眠」。陳怡安藥師表示,安眠藥原本是幫助我們穩定睡眠的藥物,貿然停用的話,神經系統可能會因為突然失去藥物輔助,反倒比用藥前更難入睡,這時患者往往更焦慮,加重對藥物的依賴感,因此正確做法應是與醫師溝通,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逐步減量,讓身體慢慢恢復自然睡眠的節奏。

安眠藥會成癮?安眠藥其實也是「藥」

擔心安眠藥「吃太多」、「吃太久」會有成癮風險,是許多人對安眠藥的疑慮。其實「依賴」與「成癮」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依賴」是指身體習慣藥物的存在,若突然停藥會出現失眠或焦慮等不適,而「成癮」則包含強烈渴求、難以控制使用量、即使有害仍持續使用等心理特徵。

陳怡安藥師指出,如今很多藥物已經排除了成癮性的狀況,更多的是服藥者會對於藥品有心理上的依賴,擔心如果不吃藥可能就會睡不著。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AASM)建議,短期、低劑量使用安眠藥,並依醫師指示逐步調整,發生成癮的風險其實很低,然而若自行增量或長期濫用,確實可能導致依賴甚至成癮,需要特別小心留意。

安眠藥的用途雖然生活化,但也是需要慎重評估的藥物,需要在專業醫師、藥師的監督下,評估使用劑量與療程,避免自行調整藥量,更不要透過網路或非正規管道購買安眠藥。

失眠只要吃安眠藥就好了?睡眠可能比你想得更複雜

許多人以為失眠吃安眠藥就可以馬上入睡,但這其實是錯誤觀念。陳怡安藥師強調,安眠藥只是一種輔助工具,無法根治失眠,要徹底改善睡眠,還需要調整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例如:

1.建立規律作息,在固定時間上床睡覺、起床活動
2.睡前避免咖啡因、酒精與重口味飲食
3.降低臥室光源與噪音,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
4.練習放鬆,透過深呼吸、冥想等狀態,幫助紓解壓力和焦慮
5.白天運動能幫助夜間睡眠

藥物雖然能協助我們改善睡眠問題,但需要以正確的方式服用,才能安全的改善睡眠品質。若有長期失眠困擾,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而非一味依賴安眠藥,藉由適量藥物的幫助,配合日常生活的調整,才能幫助身心真正獲得休息。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3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4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05

喝水常嗆到?醫揭1警訊恐是巴金森氏症惡化!別再以為是老化

健康2.0
06

11月21日 重要的是,別停下腳步

Heho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