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無法導航!南韓11日擬解禁Google Maps 企業憂美科技巨頭壟斷市場
Google Maps多年來在南韓皆無法有效運作,如今韓國政府終於計畫在11日決定,是否允許谷歌(Google)將南韓的詳細地圖資料輸出到海外伺服器。若獲批准,該應用程式將能夠開啟路線導航等功能,向用戶提供更詳細的路線規劃與建議。
據英媒《衛報》的報導,這是一場橫跨近20年的爭議,發展至今已演變成民主國家如何在數位主權與經濟開放之間取得平衡的重大考驗。當地產業團體警告外國企業可能主導市場;而支持Google請求的人士則認為目前的限制會傷害南韓的觀光產業與創新能力。
南韓是全球少數幾個限制Google Maps正常運作的國家之一,與中國和北韓並列。儘管Google在全球大多數地區的網路服務領域居於主導地位,但南韓的數位生態系卻由當地的「入口網站」企業如「Naver」及「Kakao」(카카오)所控制。
這些平台提供包含搜尋引擎、電子郵件、新聞、即時通訊、音樂與地圖等全方位的服務,建立起強大的本國數位生態系,且一直以來都抵抗外國科技巨頭的入侵。這些公司提供精確的公共地圖數據,但依法律規定必須將資料儲存在國內伺服器中。
Google目前雖然已經從本地業者取得相同的地圖資料授權,但僅能用來顯示地標與商家資訊,這導致最關鍵的Google Maps導航路線規劃功能無法使用。
Google曾指出,為了能向全球數十億用戶(包括國外查詢南韓目的地的使用者)提供即時導航服務,必須透過其全球伺服器網路來處理與分發地圖資料。但南韓政府始終拒絕這一要求,理由是國家安全風險。
然而Google反駁稱,它所申請使用的地圖資料已經過安全審查,並已移除所有敏感地點,這與本地競爭者使用的資料相同。Google也表示,若政府要求,它可以模糊處理任何敏感設施的衛星影像。
但南韓當地的反對聲浪仍然強烈。根據代表2600家當地企業的「南韓空間資訊、測量與地圖協會」(Korean Association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urveying and Mapping,Kasm)的調查顯示,在239家會員公司中,有90%表示反對,擔心美國科技公司會壟斷市場。
Kasm主席金錫鍾(音譯)表示:「政府必須傾聽產業的擔憂」,並警告開放Google Maps可能會導致「產業毀滅」。批評者也警告,一旦批准了Google的申請,可能會為其他外國企業(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公司)樹立先例。據當地媒體報導,Apple此前已提出類似申請。
對此,南韓政府則提出1個替代方案:如果Google願意像本地競爭對手一樣在南韓建立本地資料中心,就可獲得地圖數據存取權。不過,即使如此,仍無法解決將資料傳送並在全球伺服器處理的核心問題。
尤其在2022年,這類方案的脆弱性已展示在眾人面前:Kakao的1座資料中心當時發生了火災,導致數百萬人無法使用該公司的即時通訊、地圖與叫車服務。
另根據韓國觀光公社(Korea Tourism Organisation)的資料顯示,去年與觀光應用程式相關的申訴案件增加了71%,其中Google地圖佔所有應用程式投訴的30%,主要原因便是無法提供導航功能。
來自義大利的旅客Francesco告訴《衛報》,他在來到首爾進行1週旅行時,「很驚訝」地發現Google地圖竟然無法正常使用,「這真的很煩。我在Google上找到一家5星好評的餐廳,然後還得切換到當地應用程式Naver Maps才能獲得導航路線。」來自法國的觀光客Loic則表示:「我聽說是出於安全問題,但我覺得這其實是為了保護當地企業」。
這些限制也受到觀光新創公司與科技倡議者的批評。他們主張,若無法存取國際標準的地圖工具,他們將無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服務,進而限制整體成長。
據悉,南韓政府過去曾於2007年與2016年2度審查此議題,但最終皆予以否決。此次由國防與情報單位參與的跨部會委員會,已延後原定於5月做出的決定,理由是需要與安全機構與產業利害關係人進行更深入的協商。
這項爭議也成為更廣泛的美韓貿易緊張局勢的一部分。美國貿易辦公室已將南韓的Google Maps資料限制列為「非關稅貿易障礙」。
南韓最近完成了1項貿易談判,成功將原本威脅徵收的25%關稅降至15%。總統李在明預計將在未來幾天或幾週內於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面。
南韓國土交通部目前並未對此發表評論。Google則回應,其地圖軟體幫助人們「自信地導航與探索,提供有關地點、道路與交通的最新資訊」,並強調其與「當地政府密切合作,使地圖對居民與旅客都能更有幫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