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世界電梯二哥進軍台灣35年、市占僅5%...通力台灣高層雙人組如何操盤搶客,台北雙星大樓訂單入袋?

今周刊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作者 : 曹悅華

圖片 : 攝影/陳睿緯

身為全球第二大電梯品牌,通力電梯進軍台灣35年卻僅有5%市占。

兩名出身台灣的高層,能否帶領公司在家鄉突圍?

走進占地7.3萬坪的廠區,數十支機械手臂正井然有序地製造電梯。一旁矗立的,是高達235.6公尺、相當於70層樓高的測試塔,不間斷地檢測雙層車廂運行狀況,受檢測的電梯,只需短短25秒就能直達頂樓,打破高速電梯的極限速度。

這裡是全球第二大電梯品牌——通力電梯(KONE) 位於中國崑山的生產與研發基地,更是目前全球電梯業者單一產能最高的廠區,年產量超過10萬台,相當於台灣一年電梯總銷量的10倍。

來自芬蘭的通力,已有115年歷史,每日運送人次超過20億,總維修保養台數達170萬台。去年,通力營收更是刷新歷史新高,來到111億歐元,在歐洲、中國及東南亞等地市占超過兩成,不是名列第一就是第二,舉凡世界第二高樓、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默迪卡一一八大樓」(Merdeka 118),乃至於興建中的全球第一高樓、位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塔」(Jeddah Tower),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樣的全球電梯巨頭即使進軍台灣已35年,新梯市占率卻僅有5%,宛如一頭睡獅。如今睡獅甦醒,想找回尊崇的冠冕。

「過去,我們確實無法和本土化品牌相抗衡。」通力大中華區財務副總裁賴家台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坦言。

他沒說的是,台灣客梯市場長年被三菱、日立永大、崇友三雄主導,這些品牌憑藉在地製造優勢,有效減少製作及運輸成本,深受住宅建商青睞,合計市占逾8成 。

「現在,我們想要打破這個恐怖平衡!」賴家台語氣一轉,眼神堅定。

這場逆轉戰由賴家台吹起號角,並找來47歲同樣是台灣人,具備雀巢、康寧等外商管理經驗,曾負責大中華區戰略及市場部的劉繼然,出任通力台灣董事總經理。首見的「台灣雙人組」,能否打破市場長期被三雄盤據的生態?

年僅47歲的通力台灣董事總經理劉繼然,上任後即改變接單策略,目 前已初顯成效。

▲年僅47歲的通力台灣董事總經理劉繼然,上任後即改變接單策略,目前已初顯成效。(攝影/陳睿緯)

通力大中華區財務副總裁賴家台深知,瞄準中高端商辦只 是第一步,想要擴大在台市占,勢必得打進住宅市場。

▲通力大中華區財務副總裁賴家台深知,瞄準中高端商辦只是第一步,想要擴大在台市占,勢必得打進住宅市場。(攝影/曹稅華)

主攻大型建案 提高知名度

「通力電梯內唯二做到高層的台灣人聯手,看得出對經營國內市場的野心。」不願具名的電梯業者分析。不過該業者也提醒,如何提高知名度將是通力在台灣的棘手課題。

劉繼然受訪時直言,「品牌知名度太低」是通力在台發展的最大痛點,即使拿下台北大巨蛋、桃園國際機場、台北捷運板南線、晶圓代工龍頭等電梯標案,品牌能見度仍被國內本土、日系品牌的鋒芒掩蓋。

因此,走馬上任後,劉繼然檢視公司自身的優劣勢,做出改變接單策略的決定。

劉繼然先評估通力在台灣沒有工廠,無法有效壓低進料成本,相較於在地化的競爭對手能快速出貨,通力就算從崑山廠生產完成,運送來台至少要兩個月時間,比速度也是輸,分析下來,投入競爭激烈的住宅市場,贏面不大。

反觀中、高端客戶,在意的是品質和技術,通常會有較高預算,而通力又在全球具備知名實績,反而有機會,於是決定轉攻大型知名建案。

賴家台用「owner monopoly」(大富翁)來形容台灣策略的改變,他認為,想要突破沒有工廠的先天缺陷,唯有鎖定「自己蓋、自己管」的建案才是機會所在,因為這些業主通常會願意花更高的預算,打造高技術門檻的電梯,而非陷入一般住宅市場的價格戰當中。

為此,劉繼然也要求團隊,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對於訂單來者不拒,更訂出低於5台以下訂單不接的準則,集中火力鎖定中高階商辦突圍。

黑馬殺出 用技術能力搶客

劉繼然的首役,瞄準的即是台灣首座國際級摩天雙塔「台北雙星大樓」。

「當時業界沒有人想到通力會來搶單,根本不把我們當對手。」劉繼然回憶,過去通力經營台灣市場常常礙於維保能量有限,還沒開始就先放棄,這次不能再缺席。

該標案採資格標,吸引國內外至少5家業者投標,當中不乏國際知名大廠。他分析台北雙星規畫的雙層智慧高速電梯,與通力主力產品不謀而合,劉繼然下令全力爭取。為了讓業主更加了解實際應用成效,還安排參觀通力位於深圳、香港的智慧電梯運用。

歷經超過5次來回溝通,並展現技術能力,通力順利取得台北雙星辦公大樓、旅館的電梯供應商資格,拿下這張94台電梯的大訂單。

其中的部分雙層電梯,具有一樓直達68樓僅需34秒的高效率,躋身世界最快速電梯之列,預計明年進場安裝;為了滿足後續維保量能,劉繼然計畫年底前補充近百名人力,還送往芬蘭、上海等地受訓,以利安裝及維護。

漂亮贏得一場戰役的劉繼然其實並不滿足,他敏銳察覺台灣正迎來一波電梯更新潮。根據市場預估,到了2030年,台灣電梯市場規模將達到365億元,其中有5成的電梯已使用超過15年,更新需求迫在眉睫。

通力崑山廠是全球電梯業者中產能最高的工廠。

▲通力崑山廠是全球電梯業者中產能最高的工廠。(攝影/曹稅華)

三雄狂掃八成市場,通力朝高端客衝刺 ——國內電梯市場概況

導入智慧服務 喊出市占1成

劉繼然要求團隊主動出擊,不是等電梯壞掉才有維修生意,而是積極說服客戶及早更換。近期,晶圓代工龍頭位於南部的工廠,已使用10年的電梯故障頻率增加,通力即主動提出預防性計畫,最後獲得客戶同意,再下一城。

鏡頭回到通力崑山廠,這裡設置的客戶關懷中心電話聲此起彼落,20名專員全天候提供維保諮詢,每通電話等候時間不超過15秒。

該中心的祕密武器是通力自行研發的「24/7 AI智慧服務」,在展開的中國地圖上,可即時感測與分析各主要據點的營運狀況,一旦發現電梯異常就立刻派單,通知維保團隊出動。根據通力內部統計,預先搶修,能降低四成受困於電梯的風險,設備故障率減少5成,並有效縮短五成以上的故障解決時間。

只是,24/7 AI智慧服務早在2016年就在中國陸續啟用,台灣卻遲遲未引進,劉繼然掌舵後才決定今年底導入台灣,強化售後服務之外,也成為迎接換梯商機的利器。

短短一年不到,劉繼然交出的台灣成績單,從過去每年新梯銷量平均3百台,提高到4百台以上,營收更是直接翻倍。劉繼然也喊出,兩年內將市占提高至1成的目標。

賴家台給劉繼然的目標,則是讓新梯與汰舊換新占營收的比重,從7比3變為5比5;同時,台灣市場貢獻大中華區的營收,也要從不到5%提高到1成。

不過,賴家台也明白,這僅跨出第一步,通力仍須在台灣住宅市場站穩腳步,才能有效拓展市占。「這就要靠整合!」賴家台透露,通力在歐洲靠併購持續壯大規模,也考慮透過收購同業電梯品牌,加快提升台灣市占率的速度。

從「沒人認識」到「業界黑馬」,通力用不到一年的時間,開始撼動台灣電梯市場三雄長年固守的格局。究竟這個世界第二大的電梯品牌,能否持續搶單,在台灣占有一席之地,市場都在看。

通力電梯(KONE)

更多今周刊文章
是你嗎?國民年金要退費,至今仍逾億元未領!20萬人需主動申請,僅來了125人…申請條件一次看
別再唱衰高股息!平準金指引卡不住配息,00919配0.72元,至少還能撐9季…一表看懂月領1萬「哪檔最划算」

加入今周刊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不動產放款限制排除新青安 房產業︰3大族群房貸荒仍待解

自由電子報
02

解決房貸荒! 政院今拍板不動產放款限制排除新青安、回溯至9月1日

自由電子報
03

點外送中100萬雲端發票 幸運兒少「1步驟」痛失大獎

CTWANT
04

新青安房貸「水位解封」 政院拍板排除法規:不計入限額

民視新聞網
05

搥心肝!他中了雲端發票100萬 「這原因」痛失大獎領不到問天

民視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