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瘋傳「單人獨角獸」賭盤!AI讓創業像當YouTuber一樣簡單,下一個估值10億美元的公司可能只有1個員工
在AI時代,創業門檻低到嚇人——現在,一個人就能撐起一間公司!《經濟學人》8月11日報導,毫無程式背景、甚至直言「我不懂AI」的莎拉・葛威廉,靠AI創業加速器,打造出一家處理喪禮事務的新創公司,從產品到行銷全交給AI代理人包辦。連矽谷也開始流行把公司業務外包給AI,讓幾個人的迷你團隊也能賺大錢。然而,在AI被科技巨頭壟斷、點子容易被複製的情況下,用AI創業仍要面對許多挑戰。
AI幫你從零開公司,單人創業闖天下!
莎拉・葛威廉(Sarah Gwilliam)最近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沒會編寫程式,也不擅長AI的她,獨自創辦了一家專門處理喪禮事務的新創公司。父親的離世讓她化悲傷為動力,她希望幫助更多人在親人過世時,妥善應對各種繁雜安排。她形容,這家公司就像是「喪禮版」的婚禮規劃服務。
《經濟學人》報導,這間名為Solace的公司,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從頭到尾幾乎沒聘過其他人類員工。她的「團隊」其實來自一家名為Audos的AI創業加速器。對方看好她的構想,先用AI幫她架設網站、開設Instagram帳號,未來還會提供產品開發、銷售、行銷到後勤等完整支援,並收取權利金作為交換。換句話說,AI就是她的共同創辦人,也讓她特別有成就感。她笑著說:「那種被賦予力量的感覺,真的無法形容!」
這股單人創業的風潮也吹進了矽谷,這些單槍匹馬的創業者甚至還有了專屬稱呼——「獨立創業者」(Solopreneurs)。不少人認為,生成式AI能把創業的成本和門檻壓低到像當YouTuber一樣簡單,這種創業形式也為美國高度集中的商業生態注入新活力。《經濟學人》也發現,科技圈裡甚至有人押注:全球第一家由單人創立、估值突破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究竟會花落誰家?
迷你團隊如何靠AI賺大錢?
回顧歷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改變企業的運作模式。19世紀末,機械化生產加上交通網絡的拓展,養出了第一批巨型企業。英國經濟學家羅納德・寇斯(Ronald Coase)解釋,大企業之所以能立足,是因為在公司內部整合並管理工作,比交由市場外包來得有效率。
不過,這套邏輯在數位時代被打破了。《經濟學人》指出,隨著數位通信的高速發展,企業可以把製造和後勤外包到低成本國家,行銷交給Google,運算交給亞馬遜(Amazon Web Services)。很多過去必須自己養團隊才能做的事,現在只要上網就能找到外包方案。
生成式AI的興起,正把這股外包趨勢推向新一波高峰。矽谷推出的半自主AI代理程式,讓公司用更少的人力,就能完成過去需要整個部門才能搞定的工作。Audos共同創辦人亨里克・維德林(Henrik Werdelin)回憶,雲端運算讓他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幾乎只靠刷信用卡,就能開出好幾間公司。他認為,AI就是下一波「創業民主化」浪潮——只要你有一雙「發現商機」的慧眼,就有機會成為新創CEO。不會寫程式?不懂設計?沒關係,交給AI就好。
在「零利率時代」落幕後,創業者無不想方設法壓低成本。新創股權管理平台Carta的彼得・沃克(Peter Walker)說,以前創辦人愛炫耀自己有多少員工,現在反而以「你看,我公司人這麼少」為榮。AI原生軟體開發新創Base44 就是最佳例子——只靠8個人,就把公司賣給網站開發平台Wix,成交金額高達8,000萬美元,靠「迷你團隊」換來大豐收。
哈佛商學院教授卡里姆・拉哈尼(Karim Lakhani)也是AI創業的推動者之一。他開設了一門領導力課程,讓學員在90分鐘內,用AI從零打造一間零食公司——從市場調查、研發配方,到尋找供應商、設計包裝,全由AI一手包辦。他還在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進行實驗,找來776名員工分組挑戰真實業務問題,結果發現,有AI輔助的單人表現,竟能追上沒有AI的團隊。拉哈尼說,AI不只是工具,更像是身邊那位不眠不休的「最佳隊友」。
AI創業會遇到哪些挑戰?
AI雖然讓創業更省力,但真要靠它撐起公司,還會面臨不少挑戰。AI實驗室Anthropic今年就做過實驗,讓旗下Claude Sonnet模型經營自動販賣機,目標是避免破產。它雖然能找供應商、滿足客戶的奇怪需求——一名員工惡作劇要買鎢立方體,卻錯失賺錢機會、還亂打折,結果依然沒能賺錢收場。
《經濟學人》指出,AI創業潮也可能受到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過去30年,即使網路、社群媒體、網絡訂閱軟體和雲端運算蓬勃發展,但美國的創業率在疫情前依舊低迷,其中一個主因就是人口老化,而這股壓力只會愈演愈烈。
更麻煩的是,大部分AI工具掌握在科技巨頭的手中,微軟投資OpenAI,亞馬遜和Google支持Anthropic。這情況很像2010年代的雲端運算:基礎設施雖然讓新創更方便運作,卻也讓它們高度依賴少數大公司,而巨頭則能攫取大部分經濟價值。數據顯示,這三家公司的淨利占美國GDP的比重,在十年間從2%飆升到7%。
還有一種情況最讓人哭笑不得——好點子被科技巨頭直接拿走。英國薩里大學教授蓋爾(Annabelle Gawer)也提醒,雖然AI技術降低了創業門檻,但點子也更容易被快速複製,如果創業者沒有獨特專長,很難長期維持競爭優勢。(推薦閱讀)早期阿茲海默症也能驗!AI腦波耳機「分析腦內專注力」智慧手錶真的過時了
不過,Solace創辦人葛威廉倒是一派輕鬆,覺得要是科技巨頭反而證明了她的構想有價值。要是對方開口要收購Solace,她的答案很乾脆:「好啊,賣給你們!」《經濟學人》笑稱,這不正是典型的企業家心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