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正在重塑國際秩序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寫道,長期以來,西方一直嚴重低估了中國對當今世界的影響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中國視為戰略伙伴,西方是時候幡然醒悟了。這篇題為《西方低估了中國》的評論寫道:
“這可不僅僅只是一次世界各地獨裁者和專制者的盛大聚會,它也是當今世界權力格局發生轉移的體現。在上合組織峰會上,中國宣布將提供14億美元貸款。而閱兵儀式,則是為了彰顯中國自身的歷史地位,以及展現中國的實力和政治穩定。這是一場替代性國際秩序的展示。中國為此進行了長時間的籌備,而特朗普則加快了這一進程。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和捉摸不定的政策令敵人和朋友同樣瞠目結舌,這也恰恰為中國大步前進提供了機會。
西方低估了中國重塑世界的能力。對於金磚集團和上合組織這類組織,批評者們時而認為它們無關緊要,時而又視其為洪水猛獸。有人一度宣稱,上合組織只是一個‘地方性茶敘’活動而已,根本無法同北約和七國集團分庭抗禮。他們認為,上合組織只是一個反西方聯盟,但成員國利益分歧過大,完全不具備行動能力。
某種程度上,這類批評不無道理,但卻忽視了中國日益增長的吸引力及其多極世界的願景。相關國家的最小公約數,並不僅僅限於共同的反西方立場,他們也想做生意,也想尋找戰略伙伴,這些伙伴既包括西方,也包括東方。”
《新蘇黎世報》評論寫道,上海合作組織從2001年成立至今,成員國已經從6個增加至10個。而合作內容也早已不再限於最初的“打擊恐怖主義和分裂勢力”:
“對於那些受到西方禁運、制裁或關稅沖擊的國家來說,這類替代性國際組織的重要性可謂與日俱增。無論是緬甸政變者敏昂萊將軍(General Min Aung Hlaing),還是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 (Masud Pezeshkian),都不必擔心北京會向他們提出政治附加條件。
不過,中國的吸引力並不僅局限於專制國家,東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如果必須在中美之間選擇一個戰略伙伴,很多東盟國家目前顯然更傾向於選擇中國。同中國長期以來的貿易、投資和借貸合作,促成了這樣的立場變化。中國國有企業在上述國家承建了一系列的鐵路、港口和政府大樓項目。
同西方國家不同的是,當中國將自身打造成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捍衛者時,很多國家會對此堅信不疑。中國正在有效利用上合組織等平台,傳播世界觀,強化伙伴關系,與此同時,中國的吸引力也在與日俱增。西方一直低估了中國的這種能力,現在是時候幡然醒悟了。”
習近平和普京越走越近
《日報》發表評論稱,對歐盟來說,習近平和普京握手言歡的畫面,揭示了一個無比苦澀的現實:
“幾年前無法想象的事情,如今已成為清晰可見的現實。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俄羅斯總統普京派坦克開向基輔之時,大多數歐洲外交官都曾抱持一種天真的看法:習近平是個務實派,他不會站在莫斯科一邊。畢竟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俄羅斯又能給中國提供什麼呢?
然而,至遲從本次上合峰會開始,事實已經非常明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已經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中國儼然成了親俄專制陣營的主導力量,這一事實本身,就是在政治層面上,對西方豎起的中指。習近平的諸多講話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長期以來,現年72歲的習近平一直在強調中國的崛起,以及西方世界秩序的衰落。這其中當然包含很多宣傳因素,但至遲從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習近平的願景已經越來越接近現實。
從道義層面而言,歐洲確實應當堅守民主價值觀,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在現任美國總統大刀闊斧摒棄法治原則的當下,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已經浮出水面:歐盟還有能力承擔起道義責任嗎?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