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關稅挑戰!經部偕漢翔、長興前進亞灣 啟動南台灣產業4大「智慧」轉型引擎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於高雄「2025 Meet Greater South 亞灣新創大南方」專館,盛大展出 31 項能為南臺灣產業帶來實質助益的創新成果。本次展覽聚焦於 AI 試產線、高值化技術與新創應用,與長興材料 (1717-TW)、漢翔航空 (2634-TW) 等在地企業攜手合作,並結合工研院、金屬中心、自行車中心、塑膠中心等四大法人研發能量,旨在協助南臺灣產業因應國際關稅挑戰,並加速實現淨零轉型。
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指出,本次展覽的三大特色為:以創新科技協助產業高值化、推動新創成果走入產業,以及透過 AI 試產線協助百工百業升級。高雄作為臺灣重要的石化與材料製造基地,產值佔全市製造業的三分之一。產業技術司因此特別支持工研院開發「AIoT 石化管線智慧監測技術」,這套系統能夠 24 小時持續分析示警,在中油大林廠與李長榮化工已實際應用,不僅全面守護城市安全,更推動石化產業邁向智慧化與永續化。
在高值化技術方面,產業技術司也與長興材料、漢翔航空等在地企業攜手合作,開發出「新世代熱塑複材無人航空載具製程技術」。這項技術採用全球首創的 S 型多紗束纖維立體交錯堆疊技術,製程減碳達 40%,材料強度更優於市售競品,特別適用於無人載具與航太等高階應用。今年 6 月,漢翔航空更憑藉此技術參加歷史最久的巴黎航太展,並與法國機械工業技術中心簽署合作意向書,成功協助南部產業跨足國防航太領域,讓台灣技術站上國際舞台。
在面對關稅挑戰方面,郭肇中表示,產業技術司已推動 15 個法人單位打造 AI 試產線,協助南部產業快速升級。這些 AI 試產線涵蓋扣件、手工具、水五金、汽機車零組件等 29 項重點產業,目前全國已建置完成 85 條。以現場展示的金屬中心「扣件 AI 智慧試產場域」為例,透過 AI 技術協助廠商快速調模、減少試誤,大幅縮短開發時間,有效提升產品競爭力。
在扶植新創方面,產業技術司本次也展示了 15 個新創團隊的成果。例如,高雄在地新創團隊 IVC 開發出能在極端環境下穩定飛行的「高適應性無人飛行載具」,不僅事故率低於 5%,自主調控率也超過 90%,目前已獲得美國遠洋漁業 100 台訂單,並將技術應用於災防巡檢、環境保育等領域。另外,由船舶中心衍生的新創公司梭易科,則開發船舶自動化和監控系統,成功將創新研發帶出實驗室,邁入市場。
產業技術司表示,歡迎所有尋求轉型升級的廠商及民眾,於 8 月 22 至 23 日前往高雄展覽館,共同見證台灣在產業創新與永續發展上的新動能。
更多鉅亨報導
•新創航向亞灣!櫃買中心偕創櫃板公司8/22-23亮相「亞灣新創大南方」
•鴻海等ICT大廠搶進高雄亞灣 經部挾強大算力偕91家業者打造「人工智慧之島」